要聞港聞

長者屋空置10年 官僚拒改善 基層堪憐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未來長者住屋需求勢必增加。(李志湧攝)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未來長者住屋需求勢必增加。(李志湧攝)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未來長者住屋需求勢必增加。(李志湧攝)
共用廚廁強人所難 應轉過渡屋活用空間
申訴專員公署力數房屋署官僚三宗罪,共用廚廁的「公屋劏房」空置多年無人要!公署昨公布房署有關「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主動調查報告,發現兩者的空置期及空置率極高,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約有六成房間空置,部分更空置逾10年,建議轉做過渡屋。造成上述單位空置問題,房署對「拒編率極高」、「租戶自願調遷率低」、「福利員服務偏離原意」的三宗罪責無旁貸。議員批評房署,空置是嚴重浪費公屋資源,建議擴展「客源」,放寬非長者人士入住資格。
「長者住屋」最初為單身長者公屋申請人而設,80年代推出,屬院舍式設計,部分提供24小時福利員服務,分3種類型。一型及二型住戶需共用廚廁和客廳;三型雖有獨立廁所,但需共用廚房和客廳。「改建一人單位」則是將一般公屋單位分間為兩至三個房間,住戶共用廚廁。
由於上述單位需共用公共空間,被形容為「公屋劏房」,現時房署仍會編配二型及三型「長者住屋」予輪候人士,惟「改建一人單位」及一型「長者住屋」已分別於2001年和2009年起停止編配,回收改建成一般公屋單位。
拒絕編配視為扣除一次機會
調查發現,房署為減低二型及三型「長者住屋」的空置率,會將此類單位編配予一般公屋申請者。不過,2021/22年度共有1,469人在無參加「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情況下,卻獲編配「長者住屋」,其中97%人因此拒絕編配,導致被扣除一次編配機會。公署今年亦接獲數宗相關投訴,申訴專員趙慧賢直言,極高拒絕編配率反映相關措施並無效率。
申訴署:福利員服務偏離原意
而至今年3月,一型「長者住屋」和「改建一人單位」分別有96%及100%的單位只有一戶租戶居住,導致無法改建單位。公署指大部分租戶均是因死亡或入住安老中心,而遷出一型「長者住屋」,並非主動調遷,反映即便房署提供誘因,亦無助吸引長者主動遷出。
雖然二型及三型的「長者住屋」仍有福利員服務,但公署認為服務已偏離原意,質疑福利員在執行大廈管理工作同時,有否足夠時間關懷長者住戶需要;而一型「長者住屋」的福利員服務亦取消,「長者住屋」實際情況與一般公屋無異。
議員促放寬非長者人士入住
公署建議房署應考慮停止將二型及三型的「長者住屋」單位再編配予一般公屋申請者,而議員梁文廣則認為應放寬非長者人士入住「長者住屋」,甚至考慮將長者住屋改為青年宿舍。梁又批評房署,「長者住屋」拒編率極高,申請者因而被扣減一次編配機會,屬錯配現象,情況並不理想。房屋署回覆稱會詳細審視和研究有關建議的可行性,並思考現有措施有否改善空間,使公屋資源得到更有效運用。
部分「長者住屋」需共用廚廁。部分「長者住屋」需共用廚廁。
部分「長者住屋」需共用廚廁。
房署表示會思考現有措施有否改善空間。房署表示會思考現有措施有否改善空間。
房署表示會思考現有措施有否改善空間。
公署公布有關「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主動調查報告。公署公布有關「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主動調查報告。
公署公布有關「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主動調查報告。
「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內單位/房間空置數目(%)「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內單位/房間空置數目(%)
「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內單位/房間空置數目(%)
趙慧賢認為,極高拒絕編配率反映房署措施並無效率。趙慧賢認為,極高拒絕編配率反映房署措施並無效率。
趙慧賢認為,極高拒絕編配率反映房署措施並無效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