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一法立卻一弊生 私煙勢必倍數增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即時調高煙草稅逾三成,佔零售價68%,算是全球高稅率的地區之一。港府昨日再發表《控煙策略諮詢文件》,計劃擴大禁煙區、禁止「邊行走邊吸煙」、持續增加煙稅、煙包健康警告面積擴大至100%等,目標是在2025年將全港吸煙率從9.5%降至7.8%。然而,一法立一弊生,目前私煙問題已很猖獗,未來肯定進一步惡化,當局有何應對之策?
港府就進一步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提出十多項建議進一步管制供應,例如將現時每包香煙約50元煙草稅提升,令稅額佔零售價比率達到世衞建議的75%,意味每包香煙售價將由現時約74元增至100元;同時考慮提高現時1,500元的吸煙罪行定額罰款至3,000元或5,000元;並加強教育,利用地區康健中心協助戒煙等。
誠然,吸煙對人體健康危害之大、對醫療系統負擔之重,毋須贅言,加強禁煙的大方向絕對正確。問題是,進一步禁煙不等同全面禁煙,市民依然能夠輕易購買香煙,對於「老煙民」來說,香煙加價是否足以讓他們戒煙實屬疑問。儘管政府於2009年、2011年及2014年分別增加50%、41.5%及11.7%煙草稅後,煙民比例年年下降,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局檢獲的私煙數字同樣年年暴升,去年共檢獲7.51億支懷疑私煙,較2021年增加七成,創下香港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隨着跨境人流逐步復常,當局預期私煙供應將再創新高,證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大幅增加煙草稅,最終只是肥了私煙集團。
早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港府倣效新西蘭等地做法,立法禁止向指定年份後出生人士銷售煙草,並考慮將2009年或以後出生者訂為「無煙世代」。港府今次雖有將此建議納入諮詢文件中,但又承認暫未有訂立實際禁售年份,「無煙世代」並無時間表,隨時又是不了了之。老實說,強制新一代禁煙,成本肯定較要求「老煙民」戒煙低,收效亦更大,惟港府拖拖拉拉,始終無法立定決心,其中一個考量,絕對是不捨得就此斷絕煙草稅收入。
財政預算案提出,2023/24年度將每支香煙的煙草稅調高0.6元後,預計下年度煙草稅收入將達94億元,較本年度修訂預算多16%。若一刀切將某個世代定為「無煙世代」,意味煙草稅遲早也會消失。正如歷年來不少人提出,與其不斷提高煙草稅,又擴大禁煙範圍,倒不如完全禁售香煙,就如港府禁售加熱煙一樣。但港府遲遲不予考慮,正正是無法割捨豐厚稅收,因而被評為虛偽。更不必說,禁止「邊行走邊吸煙」等做法,實際上難以執行,除非碰巧有執法人員在場「斷正」,否則法例形同虛設。
面對私煙猖獗,部分建議又有執法難度,港府究竟如何應對,未見官員提及。其實,香煙愈加價,私煙愈多,稅收因加得減,陷入惡性循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