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美元霸權崩塌言之尚早

近來國際社會的焦點皆集中在俄烏戰事和中美高層互動,不是很多人留意到上周閉幕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取得不少成果,除了批准伊朗加入上合組織,也支持成員國落實擴大本幣結算份額路線圖。這是上合組織再次釋出「去美元化」的一個重要信號。
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是否居於領導地位,可以從外匯儲備、國際支付和貿易結算三方面的數據來分析。簡單來說,某國貨幣在這三大領域所佔的比例愈高,反映它的國際認受性愈大。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雖然不時出現去美元化浪潮,但美元霸權至今依然屹立不搖,無論是在外匯儲備、支付清算還是在貿易融資的份額都遠超排名第二的歐元。
近年美國無限量寬鬆,加劇各國尋求規避美元風險的「B計劃」,轉向貨幣多元化,國際社會又湧現美元將失去主導地位的預言。2009年開啟國際化進程的人民幣,也被外界看好有望取代美元成為國際主要貨幣。事實上,愈來愈多國家繞開美元支付清算體系,與中國直接採用雙邊本幣支付方式,如俄羅斯和中國直接用本幣結算,巴西等國也加強本幣或人民幣結算。隨着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收付的佔比持續上升,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應是樂觀的。但我們也應理性看到,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多國貨幣均有明顯缺點,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在國際上的使用仍然非常廣泛。現在說美元霸權崩塌有點言之尚早。
北京改革國內制度以釋放人民幣走向海外時,也應進行貨幣外交,為人民幣崛起提供支持。在中日韓和東盟的「10+3」、金磚機制和上合組織等框架下推動與更多國家貨幣合作,是可行的辦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