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國的王道

不少人稱中國的外交戰略為王道,因為中國不稱霸,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同世界。一帶一路倡議,全球和平倡議,全球發展倡議,以全球各國為念,與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霸權掠奪大不相同。
中國現時的王道是從歷史承繼下來,歷史因素決定王道的出現。在東亞一隅,中國城邦(方國)崛起之後,幾千年到秦始皇時統一中國的天下,比起夏商周的共主,真正地體制文化唯一。自此以後,即有中原以外的游牧民族進侵,不管是同化抑或是被排斥,中國的天下可以有朝代更替,總還是中國的王朝。
中國可以用藩國作為對外的緩衝區,王朝的政令一直還是局限於東亞一隅。漢唐僅有邊關以外的都護府,清朝即使改土歸流,建立新疆,朝廷的中心還在中原之內。開啟新疆是為了杜絕外患,並沒有改都護府一類藩國體系為郡縣制,納入朝廷的直接統治。中國的天下是偏安,是用藩屬、羈縻府州、朝貢關係等建立國家的周邊防衞網。即使明朝七下西洋,也沒有如歐美建立殖民地。為甚麼?是因為中國傳統王道思想,但王道的淵源和條件在何?
這應該是在東亞一隅,統一了的中國歷經幾千年均是經濟、政治、文化的最強國,罕受挑戰,即使外族入侵,也歸化為中國的朝廷。中原是王朝的根本,財富所在,權力所依,向外隔了漠北、天山、崑崙山、青藏高原與西南的深山大林、東邊的大海,在此以外經濟發展乏善可陳,中國也不依賴域外的物產資源。
中國天下的大同,共同發展便是最理想社會。即使沒有唐軍在怛羅斯敗於阿拉伯,中國亦不會冒險西征,徒耗財富資源。蒙古帝國橫跨歐亞,忽必烈還是捨大草原而安居漢地,同化於中國。中國的王道建立在經濟、社會、文化的優勢,不因利益驅使而去稱霸海外。
20世紀以來,中國復興,重建歷史上的中國富強,也由此而從閉關自守而向外參與全球發展,提出王道的外交戰略。不足一個世紀,單只立足中國土地,借助全球化的經貿,中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不用採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之路才國富民強。中國成功的復興發展之路,便成王道外交的基礎和依恃,並向外說服外國參加,把中國的大同由近而遠擴及全球。中國的天下大同是維護中國大同,不是以中國的天下侵食世界,來達成中國的優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