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訊App接詐騙訊息 政府無招攔截

【本報訊】近年市民不時接獲詐騙短訊,議員張欣宇提書面質詢指,有市民認為自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實施後,接獲詐騙訊息數目趨勢,問到政府有何跟進行動,以及會否與WhatsApp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營運商設通報機制,以便執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覆指,就愈來愈多詐騙透過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犯案,指本地法例無法規管這些應用程式的運作,有關訊息亦無法經本地電訊商攔截,建議如在該類應用程式收到詐騙訊息,可按應用程式提供的功能作出封鎖或舉報。
倡市民自行封鎖舉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出,愈來愈多詐騙透過WhatsApp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犯案,惟由於這些應用程式透過在互聯網上運作,並非屬《電訊條例》規管的電訊服務,而且大部分此類應用程式透過非本地註冊公司提供,內容亦經加密,故本地法例無法規管這些應用程式的運作,有關訊息亦無法經由本地電訊商攔截。局方建議市民如在該類應用程式收到懷疑詐騙訊息,可按應用程式提供的功能作出封鎖或舉報,亦可向執法部門舉報內附的可疑連結,以便電訊商按部門的調查結果阻截用戶登入至有關網址。
局方又提到,執法部門在今年首5個月共接獲2,369宗「釣魚騙案」,即騙徒透過手機短訊及其他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假冒銀行、電訊公司等發送詐騙訊息,引誘受害人到假網站輸入個人資料或信用卡資料,再盜用積分換領禮品或盜用信用卡作網上購物。為打擊詐騙短訊,電訊商與本港執法部門建立聯絡機制,按部門提供的詐騙紀錄及已識別為詐騙網站的網址,將涉嫌進行詐騙的電話號碼封鎖或停止服務,並阻截用戶登入懷疑詐騙網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