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施德來認參加初選為增知名度

【本報訊】47名參與2020年立法會初選的泛民人士涉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昨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院)續審。被告之一、獲准保釋的前民協主席施德來首日自辯,承認無預期勝出初選,其參加目的之一是為了增加知名度,改善民協形象。由於當時選舉議題及氣氛都較政治化,故自己都「企得硬咗」。他又認為,《基本法》無寫明議員否決財政預算案的原因,必然要與財案內容有關,在他而言,爭取五大訴求是恰當原因去否決財案。
當時議題政治化 故發言強硬
施德來供稱,每次選舉都是宣傳自己及政黨的機會,同時為未來部署。他坦言,部分人覺得民協「騎牆、弱勢」,而九龍東選區民主派議席一向較少,他知道基本上勝算不大,但為了改善民協形象,增加知名度,故仍選擇參加初選及立會選舉。法官質疑,如果施沒預期勝出,那便毋須用選舉語言爭勝。施回應道,初選期間議題較政治化,講民生議題難受關注。他於是做了調整,選舉發言和部署都較強硬,以增加曝光率。
庭上展示施德來初選橫額,寫着「爭取設立失業援助金」、「民生要反抗 奪回自主權」、「拉闊民主派光譜 同創35+奇蹟」、「迫使政府」等字眼。施指出,民協跟他都重視民生,而民協一直支持民主派辦初選。他希望民主派取得過半議席,以增加議價能力,並透過與政府磋商,爭取落實失業援助金。他強調,用上「反抗」、「迫使」等較強烈的字眼,是出於選舉需要。案件編號:HCCC 69/2022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