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專注眼前勝利 遺忘戰後惡果

近日關於俄烏戰爭的頭等熱話,莫過於美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在網上,撐烏網民無不歡喜雀躍,認為可扭轉局勢,對俄軍造成巨大殺傷。然而也有一些聲音憂慮美國開此先例,或許會導致戰事再度升級,最終受害的始終是平民。
啞彈率高 平民遭殃
在發表觀點前,容筆者先簡單介紹何謂集束彈。集束彈又名子母彈,簡單來說就是把多枚小型炸彈(子炸彈)集合成一枚炸彈或炮彈(母炸彈),在擊中目標前,子炸彈會脫離彈體,利用數量特性增加殺傷範圍。雖然殺傷範圍增大,且堪稱無孔不入,惟因每枚子炸彈的爆炸威力不大,對於裝甲的穿透力不足,一般而言,集束彈多被用於針對防護力較弱的目標,諸如人體。
使用集束彈的最大好處,顯然是能有效地殺傷敵軍士兵,尤其是躲在戰壕內的士兵。白宮聲稱,提供集束彈的主因是烏軍的彈藥幾乎耗盡,又一官腔代表作,雖稱不上是謊話,卻沒正面回應問題。雖然美國至今已向烏克蘭提供了逾200萬枚傳統炮彈,對彈藥庫存量構成壓力,卻遠遠未到必須以集束彈替代傳統炮彈的地步。美國之所以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主因在於烏軍反攻時無法突破俄軍嚴密防守;俄軍本來在人數上已有壓倒性優勢,加上快速地構建了大量簡易防禦工事,諸如戰壕等,使烏軍舉步維艱;假若使用集束彈則有助打破僵局,從戰略層面考慮,或許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方法。
然而,集束彈也有為人詬病的地方。集束彈的無差別攻擊,容易造成平民傷亡,明顯與現代戰爭追求精準打擊背道而馳;況且,子炸彈的啞彈率高,引爆失敗後容易變成「地雷」,在戰爭結束後,持續威脅居民生命安全。基於集束彈的危險性,至今全球已有逾百個國家簽署公約,禁止在任何狀況下開發、生產、儲存、轉讓或使用集束彈,只是今次事件中的主角,美國、烏克蘭及俄羅斯,均未有簽署該公約,自然不受限制。
事實上,從開戰至今,俄烏雙方均一直有使用集束彈,只因集束彈穿透力不足,無法有效摧毀高價值軍事建築,加上開戰之初,以城市巷戰為主,市內充斥大量平民,雙方皆不欲波及無辜平民,招致國際輿論指摘,因此使用頻率並不高。如今戰場以荒郊、村落為主,戰線附近鮮少有平民出沒,雙方不再顧忌,集束彈的使用頻率也愈來愈高。
既然烏軍一直有使用集束彈,那麼為何美國提供會招來罵聲?除了集束彈的壞處,更重要的是美國主動提供等同默許烏軍使用,那麼其他國家該如何譴責俄軍使用集束彈呢?若西方國家繼續發聲,這不就是雙重標準嗎?又如何說服公眾?進一步來說,既然美國都主動提供予烏軍,那麼俄軍還有顧忌嗎?雙方頻密使用集束彈造成的後果,便是數萬枚啞彈埋藏地下,最終受害的,難道不是平民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