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議論縱橫:政治取向干涉核安討論

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放,勢必於8月開始。此舉將污染太平洋,毋庸置疑,值得關注的事項有若干點:
一、此舉最受影響者為日本人,因污水在其岸邊排放,可見排放的方式日人應已經過詳細考慮。鄰近國家大為不滿,十分容易理解。二、當今的世界一切以政治掛帥,中國過去百多年飽受日本侵略之苦,而日本自二戰後又極親美,故此反應最激烈。南韓及台灣行親美路線,並無多大的反對聲音。三、鄰近國家嚴密監測福島鄰近的縣所生產的食品,並不困難,不涉及高科技及高成本。
舉世應警醒的是核電站的安全問題。為求減低碳排放,某些西歐國家重啟核電計劃,中國更是舉世在建核電站最多的國家,香港也將引入更多核電,可見核電站的安全運作勢必愈來愈受關注。環太平洋的火山活動持續活躍,地震及極端天氣頻繁,其強度未必一定影響到核電站的安全,但極堪注意。在如斯背景下,各國本應衷誠合作,探討核電的安全問題。現時卻因政治紛爭,壁壘分明,有時甚至達到罔顧事實的程度,令人嘆息。
福島的核意外乃繼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意外後的最嚴重事件,幾個機組的堆芯熔解,堆芯內的鈾繼續分裂,不斷產生大量熱能,因而需要巨量海水冷卻。日方可能參看切爾諾貝爾的經驗,推算到30多年的時間便足夠讓鈾完全分裂,才有30年解決問題的計劃。聯合國轄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評估應較可信。雖然近日網上有不少攻擊該機構的聲音,但聯合國的架構應受尊重,否則弱小國家更無發聲的地方。細心閱讀IAEA的報告,便知道它並非盲目支持日方的計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