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無牌營運塵土飛 政府部門互扯皮

東方傳媒機構自2021年起,獨家追蹤報道油塘混凝土廠違規運作製造大量污染物,危及區內10萬居民健康後,堪稱一石激起千重浪。不踢不動的環保署終於有所反應,拒絕混凝土廠續牌申請。然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涉事廠房一方面走司法程序提出覆核,另一方面在覆核被拒後繼續無牌營運,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位於油塘東源街20號及22號的兩間混凝土廠,均由中國混凝土有限公司營運,其後被揭違規運作,包括違反《空氣污染管制條例》,以及設施超出地契高度限制。環保署分別於前年4月及去年4月拒絕兩間混凝土廠的指明工序牌照續牌申請,兩間混凝土廠分別提出上訴,入稟司法覆核挑戰環保署決定,其中一間的覆核已遭駁回。惟廠房依然每日「車出車入」,塵土飛揚,居民苦不堪言。多名觀塘區議員表示不滿,昨日通過臨時動議,要求政府盡早停止兩間廠房無牌營運。
然而,議員有議員不滿,居民有居民受苦,環保署和地政總署則繼續闊佬懶理,表面上有法必依,實際上只是虛應故事。環保署官員表示,牌照失效至今共發出24張傳票,就東源街22號混凝土廠問題,當局正排期處理案件,重申署方對混凝土廠有持續執法。地政總署亦擺出事不關己狀,聲稱廠房運作雖未有違反地契,但該廠設施超出地契高度限制,已要求移除。
眾所周知,當一個問題涉及多於一個政府部門,部門之間互相「射波」、互相扯皮已成常態,到頭來問題不僅原封不動未解決,更會愈演愈烈積重難返。最經典例子,無過於本報揭發涉及6個政府部門管轄的深水埗橋底「南亞村」,起完又拆、拆完又起凡20年,結果是「三個和尚無水食」,各部門互相卸責。要不是本報長期大篇幅報道,歷盡波折,政府部門不得不予重視,「南亞村」會清拆才怪。今次的混凝土廠事件正是翻版,若非本報鍥而不捨反映違規情況和居民苦況,環保署根本不會正視問題,遑論拒絕續牌。地政總署也是一樣,若無第四權施壓,他們也不會「的起心肝」巡查並揭發廠房設施超出地契高度限制。
很可惜,兩個部門裝模作樣執法一番後便故態復萌,完全無視實際情況,明知廠房無牌營運,依然關人個關。昨日被區議員問起,官員便裝出無辜樣,強調一直有執法。問題是,有執法不等於情況有改善,混凝土廠繼續大模廝樣做生意,居民繼續充當「人肉吸塵機」,《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猶如無牙老虎,形同虛設。再說,儘管政府有意將混凝土廠遷入將軍澳,但一樣惹起當區居民反對,以官員遇事避難的作風,問題只會不斷拖延。
誠然,香港需要建設,便不能沒有混凝土廠,但這種造成空氣重度污染的排污大戶,的確不適宜設在市區。過去油塘為工業區,人口不多,但隨着社區不斷發展,混凝土廠必須搬遷已是彰彰明甚,港府一味靠拖,只會令排污亂象尾大不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