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不應再貶

7月1日,中國政府宣布人民銀行的黨委書記郭樹清及副書記易綱卸任,潘功勝出任黨委書記。按內地的習慣,易綱亦將卸任人民銀行行長之職。有說潘功勝將擔任行長,恢復周小川時期黨委書記兼行長的例子。郭樹清、易綱早已轉任人大和政協要職,這次的任命沒有政治含義,但是,對於現時人民幣匯率急速貶值之勢,會否有影響呢?
中國匯率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堅持跨周期和內外平衡,穩健而不跟隨美聯儲局的變化,但是最近人民幣的大貶,卻似違反穩健和平衡的原則。或可說政策目標是跨周期,中國的判斷是美元加息周期近尾聲,強美元較難持續,外溢影響力有望減弱。人民銀行的對策是否便坐待美元加息周期結束而不作為呢?
問題是,人民幣貶,在市場上和政治上都有影響,最關鍵的是中國資金外流。一是國內資金或是避人民幣續貶的風險,或是追美元升值的利潤,會調出國內,流往美元資產。即使中國加強外匯管制,未能有效堵截。此中,國內企業的美元債務負擔因匯率上升而加重,更趨困難。
二是海外流通的人民幣被兌換為美元,加劇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中國要在離岸市場等拋出美元吸納,減緩貶勢。但此舉逆轉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使國際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擔憂。短期內未能降低對美元的倚賴,反而加重,也讓美元的強勢外溢作用衝擊其他貨幣和中國經濟。
這樣的政策與判斷決定於美元加息周期是否真的近尾聲,抑或是美國因為金融與政治因素,延長高息周期。美國剛解決國債封頂的限制,可以一手放寬財政赤字,以國防工業的擴張來支持經濟,但在擴大國債的同時,要吸納更多的海外資金,需要強美元;另一手收緊美元貨幣的供應,與戰爭一起打擊國外經濟,驅趕海外資金入美,支持強美元與國債的膨脹。
或許這樣的矛盾兩手政策不可能持久,但拖得愈久,便愈可打擊中國和外國經濟與金融,首當其衝的是歐元,日圓則是利差交易的效果。打擊愈大,美元霸權便可維持,反而可扭轉去美元化的趨勢。美元現周期結束早晚會來,卻未必是短期,在周期結束之前,人民幣匯率是否應讓市場(實質是美國)牽動而大貶呢?
中國人民幣匯率不跟隨美國,但不是不應本國利益與之抗衡,人民幣匯率從經濟與政治考慮,實不應再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