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鼠頭鴨脖啟示 正視民眾質疑

江西「鼠頭鴨脖」事件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個月,網絡輿情才逐漸平息;惟餘波未了,一些蹭熱度的短片及商品,諸如「鼠鼠鴨」等玩具,相繼被刪除或下架,惹來封禁疑雲。雖說食安無小事,惟學校飯堂引發的風波,之所以能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皆因地方政府處理手法不當;今次「鼠頭鴨脖」事件,實在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引以為鑑。
事發於上月1日,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的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學生在飯堂用膳時,赫然發現飯菜中有一個疑似老鼠頭的異物,惟校方堅稱異物只是鴨脖,學生於是拍片取證,並在網上公開。然而,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後,校方依然堅持說法,匆忙下發通知「澄清」,同時向涉事學生施壓,要求學生書面澄清;另一方面,南昌市高新區市監局昌東分局亦介入調查,局長江協學亦在媒體上堅稱,經過反覆比對,「證實」異物就是鴨脖。
一般而言,當有官員出面澄清,基於對政府的信任,民眾都會信服。不過,學生所拍攝的畫面過於清晰,單憑肉眼就能分辨圖中老鼠的五官、牙齒,令官員說法變得蒼白無力;霎時間,網絡上一片罵聲,甚至有網民創作出「鼠頭鴨身」惡搞圖,來譏諷當地政府「指鼠為鴨」。
眼見輿情失控,省政府急忙介入事件,成立由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最終在耗時半個多月後,異物獲判定為老鼠類囓齒動物頭部;鼠頭「沉冤得雪」,涉事食堂則被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涉事企業和法定代表人亦遭頂格處罰,以「大團圓結局」來終止鬧劇。
欲蓋彌彰 難平民憤
在飯菜中發現異物,雖算駭人聽聞,惟各地亦時有發生,未算罕見,何以今次會掀起巨大風波呢?關鍵在於地方政府的處理手法。地方官員急於平息輿情,一心想着大事化小,忘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才會以謊言來掩飾過錯。然而,「認錯」及懲處責任人才是平息民憤的唯一途徑,欲蓋彌彰只會令事件愈演愈烈,況且事件主要責任本來就不在官方,而是在食品供應商及校方,官員根本沒有幫助掩飾的道理,卻刻意「指鼠為鴨」,難免惹來官商勾結的嫌疑,加劇民眾對官方的不信任。
另一因素容易被人忽略,卻是關鍵中的關鍵,正是學校飯堂食品供應商質素每況愈下。真要說,恐怕「鼠頭鴨脖」事件不過是導火線,食品質素差劣、常有異物,學生的不滿日積月累,形成火藥桶,最終被引爆。
在事件曝光之初,輿情急速發酵,很有可能亦是源於其他學校飯堂的質素同樣不高,引發各地學生乃至年輕人有共鳴,群起聲討。試想像,假如飯堂有口皆碑,飯菜味美,每天都吃得開心,即便偶見異物,再有怨言,亦會包容,至少不會在網上公審,更不會有往後的事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