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美國仍然主導中以關係

據外媒報道,由於美國總統拜登明確表示短期內不會邀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內氏將會訪問中國,向華府展示以色列還有其他外交空間。中以關係會否因此出現大突破,成為近來國際政壇一大關注點。
中國和以色列一個位於亞洲,一個位於中東,但兩地民間在古代早有往來。公元135年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第5次起義失敗後,有一部分猶太人就流散來到中國,生活在北宋時期的開封,其後裔至今已完全漢化。
二戰時,當猶太民族在歐洲歷盡苦難之際,中國同樣成為他們安全的庇護所,接納了大量猶太移民。期間,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向走投無路的奧地利猶太人發出數以千份簽證,協助大批猶太人逃亡,更在後來被尊稱為「中國的舒特拉」。
可以說,中猶人民交往源遠流長,為中以發展關係奠下良好基礎。可兩國關係一直不過不失,箇中原因,是中國一向堅定支持巴勒斯坦,而以色列始終面臨美國的壓力,當以國有意在敏感領域與中國合作時,就會被美國阻撓。當然,這個情況近年已有所變化。雖然巴勒斯坦問題懸而未決,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關係正慢慢改善,進而有利中以關係發展。而北京近期尋求在中東地區發揮更大影響力,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今年初恢復外交關係。以色列為了本國利益,也有需要加強與中國合作。
但話說回來,美國因素在可見的未來仍會制約中以關係走向。儘管拜登與以色列政府關係一般,可兩國關係依然牢固,以色列在地緣政治方面對美國存在着嚴重的安全依賴。當美國繼續遏制和圍堵中國,以色列也難以和北京走得太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