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圍堵中國

美國以中國為敵,已經是國家戰略,兩黨共識,對華的政策可能有所緩改,但更多的是權宜之策,一時的就形勢變化而改,基本的戰略不會因人事轉變,以及兩黨政權輪替而變。因此,美國對付中國的戰略布局,便是長期一致,一步一步地緊迫,不會放鬆。
在最重要的東亞地緣,重心是台灣歸屬。美國把台灣作為制約中國的最大政治棋子,但面對中國武力統一的威脅,不能如1949年派第七艦隊穿越台海便可制止解放軍攻台。中國實力遠勝當年,單只美國艦隊沒有阻嚇力量,反而中國的軍艦戰機可以冒險衝撞來驅趕。
美國依靠的,一是台灣烏克蘭化,在台訓練反中的特種部隊,部署導彈等防空和攻擊武器。但台灣民主制度有政權輪替,美國要保證民進黨繼續當權,或把輪替上台的政黨同樣收編。二是動用東亞美軍基地,形成圍堵網絡,箝制中國。最近美國在菲律賓租借軍事基地,在南海台海自由航行都是新增的措施。
但最可靠的還是日韓兩地,不但有美軍駐紮,還有軍事基地,且有安保條約,在戰時可把日韓軍隊與美軍聯合作戰,指揮權在美國,便是沒有北約的小北約,由美國統率指揮。美國近日的措施是把日韓聯合,解決日韓因歷史因素的對立。
日本擴張軍備,作美軍的後援。減除日韓的對立,有利整合日韓的軍事力量對付中國和防範北韓。日本是自民黨一黨專政,美國不需顧慮政權更替帶來的政治變動。只是在南韓,保守派與改革派勢均力敵,自2008年以來便輪替地執政,一旦執政便改國策。改革勢力追求與北韓和平統一,也親中國。美國要鞏固日韓的軍事合作,便要保證改革派不能上台執政。尹錫悅去年帶領保守派上台,得票沒有多大領先,且國會仍在反對派手裏,執政一年144個政府議案,國會只批36個,政府變成「跛腳鴨」。
明年4月國會大選,以尹錫悅現時的民望,難以獲勝。美國的應對方法只是在尹的任期內在外交、軍事方面不經國會把日韓和解結盟。韓美經貿合作,以及對中國各種經貿、外交的針對盡量落實,盡早地打擊中國。在尹餘下的3年多任期盡快建立對華的敵對政策與制度。
依美國現時的做法,圍堵中國的日韓菲加台灣布局已在急速落實,中國怎樣反制突破呢?應否與俄羅斯、北韓協調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