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水龍捲現索罟群島 歷時5分鐘 攝友目睹網民羨慕

索罟群島對開海面現水龍捲,持續約5分鐘後消失。(香港風景攝影會 Ida Au) 索罟群島對開海面現水龍捲,持續約5分鐘後消失。(香港風景攝影會 Ida Au)
索罟群島對開海面現水龍捲,持續約5分鐘後消失。(香港風景攝影會 Ida Au)
本港驚現水龍捲!有網民在昨日上午約10時55分,於大嶼山西南、索罟群島附近,目擊懷疑水龍捲形成,水龍捲隱約由海面上拔升而起,直奔雲層,期間更隨海浪、氣流緩緩移動,過程僅持續約5分鐘。本港過去64年有紀錄以來,錄得42宗水龍捲報告,近年較熱門的出現地點為長洲。
社交群組「香港風景攝影會」成員「Ida Au」在社交群組分享,指其第二次目擊到此般奇景,稱昨日海上天氣一般,但可以目睹仍覺開心。其他網民亦對其表示羨慕,有天文愛好者更翻看當時的雷達圖像,指其身處位置的確有較強烈對流。據香港天文台資料,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着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着水面。水龍捲的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水龍捲有時能將水吸起,它也俗稱為「龍吸水」。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這類水龍捲的生命周期和移動路徑都較短,一般不會持續超過20分鐘,當它們登上陸地後,便迅速消散,很少會深入內陸。
1959年以來錄42宗報告
天文台資料顯示,由1959年至今合共錄得42宗水龍捲報告。翻查資料,去年6月8日在懸掛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天文台接獲長洲有水龍捲報告,天文台在專頁發布一張長洲水龍捲照片。2018年6月7日傍晚,在香港仔薄扶林對開海域,有人拍攝到疑似水龍捲相片,天文台長洲自動氣象站望向北面及東灣的鏡頭,在傍晚6時45分,也「捕獲」了相關水龍捲,出現不足5分鐘。另外,同樣在2018年6月,有市民在長洲目擊水龍捲。
另外,早前出現在南海東北部的熱帶擾動組織,天文台料其與香港保持相當距離,或於海面上逐漸消散,會繼續密切監測該熱帶擾動的動向。熱帶擾動(Tropical Disturbance)是低壓區的一種,並不視為熱帶氣旋的其中一個分級,但在具備適合條件的情況下,例如微弱垂直風切、較高的海水溫度,例子攝氏26.5度或以上,就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