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疊床架屋嘥公帑 政治花瓶累香港

回歸26年,特區政府表現一蟹不如一蟹,開支卻一年比一年巨大,今個財政年度更出現千億元財赤,惟港府不但沒有節流的打算,更繼續大花筒,尤以燒錢供養一大堆政治花瓶最為人詬病。本報計過,醫管局、積金局、平機會、私隱公署及競委會5大法定機構,每年燒掉近千億元公帑,惟績效欠奉,問題多多,納稅人得物無所用,只能充當冤大頭。
表現無能 肥上瘦下
5大法定機構之中,以醫管局燒錢最多,僅2023-24年度的預算開支便高達909億元。誠然,香港人口老化,基層病人眾多,醫管局獲得最多撥款無可厚非。然而,高官老愛將公帑「量入為出,用得其所」掛在嘴邊,那麼,醫管局的巨額預算是否用得其所,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單是人手荒的問題便束手無策。可以看見,公院醫護人員近年流失嚴重,截至4月底的過去12個月,醫管局共有449名全職醫生離職,流失率為7.1%;全職護士的流失率更高達10.9%,整體護士人手再減少458人,令人嘩然。
醫管局承認情況不理想,奈何挽留人手一籌莫展,所謂對外「搶人才」同樣龜行蝸步,年底前可能只有約10名來自歐洲、東南亞、內地城市的專才到港任職。流失的醫護數以百計,卻只能聘請10人填補空缺,本港公營醫療死結難解,豈是無因?
事實上,目前醫管局每年需處理800萬個專科個案,而且以每年90萬個的速度增長,人手流血不止,難怪專科穩定新症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2到3年,小病拖到變大病,大病拖到變無命。更不堪的是,醫管局的錢都不知花到哪裏去,各間公立醫院日久失修,冧燈冧軌冧天花輪番上演,堪比第三世界。
看來,除了一眾醫管局高層的薪酬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例如行政總裁高拔陞獲加薪至一年616萬元天價外,公營醫療水平無一達到國際水準。局方一味「肥上瘦下」,人員士氣低落,醫療質素每況愈下,事故不絕如縷,港府一味「畀錢」了事卻不檢討醫管局積弊,亂象積重難返,最終又是害苦病人。
更令人非議的是平機會。審計署前陣子踢爆平機會處理部分投訴效率欠奉,有個案拖延逾1,000日之久,本已聳人聽聞;更不可理喻的是,平機會連採購會議桌也是不貴不買,有2萬餘元的不要,偏要買9萬多元。
遑論歷屆平機會主席皆醜聞纏身,不是亂花公帑瘋狂外遊,就是用人唯親,而且自2000年起,國家人權機構全球聯盟一直把平機會的工作評為C級,堪稱又貴又廢。正如本報一直倡議,港府與其每年花費逾億元公帑,大手筆資助一無是處的政治花瓶,無助提升香港國際形象,還一直燒錢,倒不如一刀切「摺埋」省錢一了百了。
不監不管 怠政懶做
另一令天下打工仔「深惡痛絕」的強積金制度,主管機構積金局同樣表現差勁。僅去年首10個月,全港逾300萬打工仔人均帳面虧蝕逾6萬元,令人咋舌。惟積金局不但無意加強監管各金融機構,反而堅持「無為而治」。實際上,強積金推出以來蝕多賺少,加上行政費高昂,回報連通脹都追不上,打工仔手執「雞碎咁多」,根本無法安享晚年。港府為了推卸安老責任,寧要市民「硬食」,明益基金界,民怨由此而起又何足為奇。
至於私隱公署和競委會,無非又是點綴性質大於一切,成功檢控的個案寥寥可數,早被嘲為無牙老虎。前者在起底刑事化後處理2,000多宗個案,竟然只有兩人被判罪成,是搜證不足還是聊作交差,不言自明。後者在競爭條例生效近8年間,打過的最大「老虎」,是律政司前司長鄭若驊丈夫潘樂陶控制的安樂機電設備工程,涉及合謀定價、瓜分市場及或圍標案,惟罰款只有區區1.5億元,對比其承接的單一政府工程動輒達數十億元,簡直不痛不癢。兩個法定機構老虎打不到、檢控做不好,與其每年耗費約兩億元公帑營運卻毫無建樹,倒不如合併到其他執法部門旗下。
由此可見,香港之所以陷入千億元財赤,與港府監管無能、濫開機構脫不了干係。而這些所謂法定機構,個個收了錢便猶如獨立王國,不受制約,即使審計署發表審計報告炮轟一番,機構高層只消口說檢討便輕鬆過關,完全沒有後果。更不必說,港府所謂推出KPI關鍵績效指標至今只聞樓梯響,法定機構大安旨意怠政懶做。開源無方,節流無計,一旦庫房乾塘,難道港府又伸大手板等「阿爺」打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