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以老豈能護老 以殘無法護殘

上月中,香港又發生一宗「以老護老」、「以殘護殘」的悲劇,可惜沒有引起社會多大關注。跑馬地某大廈單位因為傳出惡臭,揭發一名71歲男子倒斃單位之內,其75歲行動不便、有長期病患的胞姊則躺在遍布排泄物的床上,奄奄一息。
原來這對姊弟一直相依為命,長期臥床的家姐由年邁的弟弟照顧,不料弟弟滑倒洗手間內,自此一跌不起,家姐呼救無果又無人餵食,伴屍一周,只能在床上排泄,聞者心酸。
可惜當日港府公布連串大政策,包括破天荒輸入兩萬名外勞,擠佔所有新聞版面和時段,以致這宗「以老護老」、「以殘護殘」的悲劇,在觀眾眼前一閃即逝,沒有引起多大關注,就連社會福利署「高度關注」的例牌說詞也換不到半句。
上述個案有社工跟進,每周家訪一次,當日因為登門造訪無人應門,社工遂通知保安,最終揭發事件。若說政府完全沒有投放資源在這對可憐的姊弟身上,似乎並不公平,但無可否認,資源並不足夠也不到位。政府對這類需要全天候照顧的老人,以及對照護者的支援遠遠不足,絕對是不爭的事實,以致即使有社工跟進,一樣無法阻止悲劇上演。
更不必說,今年5月短短一個月內,發生最少兩宗「以老護殘」倫常慘案。包括美孚一對長期患病父女,女兒更因病一腳截肢,卻要互相照顧,雙雙倒斃屋內;不久後又有屯門年老父親,欲以膠袋笠頭殺死患有腦病的中年女兒不果,上吊自殺身亡。至於數年前,年老丈夫不堪獨力照顧全癱妻子的壓力,又不欲妻子繼續受病魔折磨,以枕頭焗殺妻子,震驚全城。
嫌殘惡老 視為負擔
香港是富裕社會,港府庫房富得漏油,偏偏這類照護壓力爆煲、傷殘老人自生自滅的慘劇輪番發生,不啻是極大諷刺。究其原因,港府不願在安老方面投放資源,院舍一位難求;對照護者的津貼更是斤斤計較,申請限制多多。
說到底,最有效的支援無非是提供更多院舍床位。問題是,興建安老院舍並非港府優先政策,資助院舍數量完全追不上需求,一般資助老人院宿位動輒輪候5、6年甚至更久,提供高度照料的特別院舍宿位更是稀缺。再加上年老一輩教育程度不高,接收資訊渠道非常有限,遇事不懂求助,結果只能鑽入牛角尖。
一個健全的社會,重視發展之餘,同樣需要關顧弱勢階層需要,特別是香港人口老化,將來的社會問題只會有增無減。無奈投放安老資源不可能見到經濟回報,港府嫌殘惡老,視之為沉重負擔,美其名曰「居家安老」,實際上不屑一顧,一味甩鍋。
當港府發展「明日大嶼」倒錢落海也無所謂,當港府效婦人之仁供養假難民甘之如飴,貧病交煎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卻被晾在一旁,可悲可嘆。人人都會變老,都有機會生病,難道除了自求多福,已是別無他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