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各行各業缺人手 外勞難解長遠憂

香港移民潮乍現,出生率下降,惡果終於浮現。僅在2018至2022年這4年間,本港勞動人口勁減20萬,而且跌勢不止,未來也不見起色。港府不得不祭出輸入外勞手段,早前宣布26個低技術工種共輸入2萬名外勞,再加上針對高端工種的搶人才計劃,香港就業市場可謂全面被外勞攻陷。
昨日立法會就輸入外勞提出辯論和修正案,議員七嘴八舌,雖認同輸入外勞是不得已之法,但認為政府未為釋放本地勞動力盡力,例如本港婦女就業比例不足一半,較新加坡超過六成為低;又如申請公屋及其他社會福利的入息上限過低,不少人為了符合申請資格,寧願打散工;更有議員批評,港府遇事只知向內地「伸大手板」等支援,完全不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形同「長不大的孩子」。
姑勿論如何,本港勞動人口大跌,各行各業都鬧人手荒,單靠本地勞動力無法解決問題,輸入外勞並非洪水猛獸,而是必須為之。早前港府宣布擴大輸入外勞,推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合共2萬人,可謂應有之義。但必須指出,港府輸入外勞的對象以內地人為主,內地的職業培訓未必像香港那樣有系統,資歷認證亦未全面互通,單是運輸業,中港兩地駕車左右軚不同、交通規則有異,已不禁令人擔心,外勞是否能即時適應香港環境,更甚者,會否帶來安全隱患?
須知交通及建築安全牽涉人命,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但僱主為了急急找人填補空缺,甚至藉輸入外勞降低工資成本,會否提供足夠培訓實在成疑。本報早前報道,有中港司機僱主在港府宣布輸入外勞政策後,悄悄將招聘司機的薪金降低,被質疑壓價是為了製造請不到人的假象。港府所謂本地工人優先,僱主必須證明在某時限內無法聘請本地人才會獲批,顯然只是形式主義,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及待遇肯定會被降低。更不必說,針對高端人才擴大「人才清單」,連上層的建築師、土木結構工程師等都向外求,對本地大學畢業生勢必造成競爭,這會否加速年輕人「躺平」,令社會向上流更加困難,不能不令人疑問。
誠然,搶人才又好,輸入外勞也罷,對提升本港競爭力非常重要,港府推出更多便利措施,沒有人會反對,但同樣重要的是留人才。港府至今沒有任何針對遏止移民潮的優惠措施出台,部分權貴更擺出「好行夾唔送」的嘴臉落井下石,益發令部分香港人心淡。至於釋放婦女勞動力更是光說不練,僅託兒服務嚴重不足,已無法讓婦女騰出雙手外出謀生,遑論刺激疲軟無力的生育率。
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有困難必會獲得國家支持,惟正如立法會議員所說,香港亦應學習自我解決問題,不應事事倚賴國家,添煩添憂。在輸入外勞的同時,如何留住及培育更多本地人才,徹底解決勞動人口結構缺陷,刺激生育率,俱值得港官認真思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