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市區公園規劃差 失減緩天災效能

團體指政府忽視公園於應對極端天氣的角色。 團體指政府忽視公園於應對極端天氣的角色。
團體指政府忽視公園於應對極端天氣的角色。
【本報訊】天氣愈來愈熱,在樹下乘涼是消暑妙方之一。不過有環境倡議小組表示,市區公園雖然能有效減緩這些氣候災害,然而目前政府的市區公園規範,未有考慮氣候應變因素,令公園未能發揮應有功效,擔心損害大眾的健康和引致嚴重的氣候不公義。
低碳想創坊青年氣候倡議小組「再愈市中森」於本月16日至22日訪問184位市民,發現逾80%受訪者相信市區公園能減緩氣候變化。其中,受訪市民認為市區公園能改善空氣質量(73%)、減低城市熱島效應(64%)等。
當局只聚焦園景美化
然而,目前《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雖有提及公園能改善微氣候的好處,卻沒有提及其應變氣候災害的能力;並把焦點放在公園作為「園景」的美化功能。同樣,《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也沒有視市區公園為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未有充分發揮市區公園的減災功能。
倡議小組於荃灣部分公園展開氣溫調查,綜合其他研究後發現,較舊的市中心是酷熱天氣和熱夜的「重災區」,更有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於2050年被淹浸。小組批評,在某些較易受到氣候災害影響的地區中,公園數量和質量反為下降,使香港的氣候應變能力不足;公園不但會有大樹、水池和可透氣的鋪設地面材料等來散熱、吸水,更會配合街道微氣候和地形作升高或下沉式設計,以提升社區的排水能力。
環保協進會邱榮光主席解釋,公園地面鋪滿石屎會把熱氣困住,加劇本是石屎森林的香港之熱島效應。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博士強調,市區公園裏的樹木、泥土和水體,能緩和熱島效應、暫存和吸收暴雨時的雨水、淨化空氣,並為眾多物種提供棲息地。
小組促請開展城市氣候適應評估方案,以衡量氣候變化對香港各類生態系統、社區和弱勢持份者的影響;亦可借鑑倫敦、新加坡等地,透過市區規劃和設計令市區公園更具氣候韌性,納入氣候緩解和適應功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