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三隧分流擺姿態 過海常塞死結未解

紅隧 紅隧
紅隧
硬食加費嘆難捱 變相鼓勵白牌
拖拉多年,政府近月重推「三隧分流」方案,立法會昨三讀通過《2023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但航運及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提出修正案遭否決。雖然政府不斷強調收費方案有助紓緩塞車,但多名議員在會上批評方案有不足之處,形容透過調整收費在繁忙時段分流是偽命題,又直指紅隧、東隧加價幅度大,對市民造成壓力,要「硬食」加費,同時亦變相鼓勵坐「白牌車」,但過海擠塞的死結卻無法完全解決,要求政府盡快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
小巴行紅隧 10元變50
易志明獲批准提出的修正案,建議劃一調低的士及商用車紅隧及西隧收費至20元,但調低東隧收費則不獲准提出。他表明支持政府透過調整隧道收費方案達致分流,但業界持不同意見,因政府強調以效率優先原則,載客量多少來決定隧道收費,若以此原則,小巴收費應比的士低,但現時小巴隧道費收50元,的士卻收25元,是有違原則。他又指現時部分小巴及校巴使用紅隧過海收費10元,將來卻加至50元,令他們的成本大增。另外,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下,私家車在非繁忙時間最低收費20元,但的士卻要25元,變相鼓勵市民坐「白牌車」。
議員斥難分流 三隧齊塞
多名議員亦批評方案有不足之處。身兼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陳恒鑌認為在分流方案下,塞車問題可以紓緩,仍是無法完全解決。九龍中地區直選議員楊永杰則認為三隧在繁忙時段使用率平均達到126%,形容透過調整收費在繁忙時段分流是偽命題,隧道使用率在繁忙時間超出設計容量,無論如何都是塞車,更可能造成「三隧齊塞」,加上「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下,繁忙時段紅隧、東隧增至40元,在百物騰貴的情況下,對市民造成壓力,故表明會投棄權票;議員林素蔚同樣認為東、紅隧收費加幅大,市民難以接受,是「硬食」,指政府與民爭利。
商用車每月開支增3000
具勞工背景的議員林振昇關注政府方案下商用車費用負擔大增,收費50元較現時紅隧收費高超過兩倍,而大多司機並非大老闆,每月開支增加2,000至3,000元,要「硬食」有關開支,認為劃一收費減少至30或40元,雖政府收入減少,但不影響車流。相反,同樣有工會背景的議員郭偉强則指易志明的修正案令西隧和紅隧車流增加,擔憂會令附近道路擠塞。他指不願辛苦想出來的方案最後因為修正案功虧一簣,表明會對修正案投棄權票。他又認為在有第4條隧道前,不論怎麼分流都會塞車,形容草案是無得揀當中必須要揀的方案,但仍會支持草案。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相信草案通過後有助改善過海交通擠塞,預計新方案可以將早上繁忙時段車輛分流,令紅隧和東隧車龍分別縮短1至1.5公里和0.5公里。他指修正案將影響三隧分流效果,扭曲修正案原意,令討論多時的收費方案成果付諸流水,並將引來額外車流,加重紅隧及西隧負擔,是得不償失,認為不可取。他強調會多管齊下鼓勵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並爭取在發展交椅洲人工島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但短期內仍然需要有效措施,解決現有隧道擠塞問題。
東隧東隧
東隧
林素蔚:東、紅隧收費加幅大,市民硬食。林素蔚:東、紅隧收費加幅大,市民硬食。
林素蔚:東、紅隧收費加幅大,市民硬食。
西隧西隧
西隧
易志明:商用車成本大增,新收費變相鼓勵坐白牌車。易志明:商用車成本大增,新收費變相鼓勵坐白牌車。
易志明:商用車成本大增,新收費變相鼓勵坐白牌車。
三隧分流收費第一階段(8月2日起)<br>三隧分流收費第二階段(料今年底實施)三隧分流收費第一階段(8月2日起)<br>三隧分流收費第二階段(料今年底實施)
三隧分流收費第一階段(8月2日起)
三隧分流收費第二階段(料今年底實施)
楊永杰:調整收費是偽命題,或三隧齊塞。楊永杰:調整收費是偽命題,或三隧齊塞。
楊永杰:調整收費是偽命題,或三隧齊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