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邊青違法多 墮落誰之過

一場黑暴,年輕人淪為打砸搶燒的暴徒,成為香港無法磨滅的一頁。如今事過境遷,港府言必稱重視青年發展,但別說青年政策假大空,就連他們誤入歧途從事非法勾當,當局一樣無能為力。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智則國智,那麼,青年墮落,香港未來還剩下甚麼?
有機構進行「青年從事潛藏危機或違法工作研究」,結果令人痛心疾首。逾半數12至24歲的受訪青年承認,過去一年曾參與不當工作,當中七成屬違法,包括涉及黑社會或暴力活動、毒品、滋擾或刑事毀壞行為等;另有三成受訪青年在過去一年曾參與潛藏危機工作,例如「派發有違法風險的傳單」、「睇場」及「借貸服務」等;至於接觸不當工作的途徑,近五成半是透過互聯網接觸,逾四成透過「三合會成員」。最令人驚訝的是,參與不當工作的邊青之中,超過一半來自健全家庭,逾九成並非失業失學青年,與外界一直以為邊青多為雙失,或出自破碎家庭的固有睇法截然不同。
調查機構直指,互聯網傳播速度快、範圍廣,已淪為不法分子招攬青年從事不法勾當的主要途徑,他們即使有上學或工作收入,依然抱有「少付出,高回報」的心態搵快錢,建議加強全港中小學的守法教育,及早辨識高危青年,進行早期介入等。誠然,加強教育、及早辨識是當局應有之義,但邊青犯罪並非始自今日,當局聲稱加強教育也不是這一天半天的事,為何仍然有愈來愈多年輕人以身試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互聯網全面普及,人執一部手機的今日,社交程式、社交平台、交友軟件等多如雨後春筍,年輕人拿起手機跟誰聊天、約誰碰面,老師、家長均難知悉。日前才有14歲少女因為遺失手機,被揭透過手機交友程式結識多名男子並發生性行為,「淫狼」遍及消防員、教師,可見世風日下,道德淪亡。事實上,執法部門近年搗破的製毒販毒案、放債滋擾案等,均有未成年人參與其中,例如今年4月,17歲香港青年涉運毒「過大海」到澳門散貨被捕;又如今年2月,犯罪團夥招聘未成年人淋油追債,11人落網,年齡最小僅12歲;年前甚至有16歲仔淪為「製毒師」前途盡毀。
犯罪集團大都透過Telegram等網上通訊平台招聘,或網絡遊戲一起打機「培養感情」,再以數百至數千元酬勞引誘未成年人從事非法勾當,實則作為黑社會的代罪羔羊。特別是疫情期間不用上學,年輕人無所事事,加上社會崇尚物質,更容易被不法集團有機可乘。人們現在的觀感是,執法部門重國安輕治安,對打擊黑社會罪行放軟手腳,對網絡犯罪更是束手無策。若繼續執法不力,更多年輕人走上歧途絕對不足為奇。
當然,年輕人學壞,更大原因在於家庭。香港生活指數高企,父母為口奔馳,即使擁有健全家庭,若缺乏溝通和愛,許多問題便由此而起。更不必說,港府的青年政策並不到位,年輕人最關心的上樓難、上流難一直無法解決。如何加強學校和家庭教育、如何深入打擊黑社會犯罪、如何為年輕人繪畫美好藍圖,在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