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遠洋船走私案 檢值15億元貨 歷來最大宗

檢獲的走私貨物總值15億元,包括大量集成電路及電子產品。(蘇偉明攝) 檢獲的走私貨物總值15億元,包括大量集成電路及電子產品。(蘇偉明攝)
檢獲的走私貨物總值15億元,包括大量集成電路及電子產品。(蘇偉明攝)
圖經星洲送往內地 拘貨運經理
海關本月中在葵涌貨櫃碼頭偵破一宗懷疑利用遠洋船,經新加坡走私貨物往內地的案件,從15個貨櫃內檢獲貴價食材、電子產品及受管制瀕危物種等大量不同種類貨品,估計總值高達15億元,以貨物市值計算,打破海關有紀錄以來最大宗走私案件。關員經調查後,拘捕一名貨運公司男經理,相信他與寄貨人有密切聯繫,並與居中聯繫的境外人士屬舊同事關係,正了解他是否在知情下參與走私活動。
海關透過風險管理及情報收集,發現不法分子可能從水路經東南亞國家進行走私,於是作出策略性部署,並鎖定15個報稱運送木漿前往新加坡的貨櫃。本月13日,目標貨櫃從葵涌貨櫃碼頭運上一艘遠洋船,關員隨即扣查貨櫃,繼而透過流動X光掃描系統及密度檢查,察覺櫃內裝有大量木箱,且木箱內明顯並非存放單一種類物品,經進一步檢視,證實每個貨櫃只有面層兩個木箱裝有木漿,其餘空間俱放置未經申報的走私貨物。
報稱木漿 實為集成電路瀕危海味
關員逐一拆箱點算,一共起出10億粒全新集成電路、25噸乾海味、兩萬支紅酒、2.7萬隻具有炒賣價值的音樂光碟和黑膠唱片,以及大批舊電子產品,總值15億元,如果成功偷運內地,料可逃稅6億元。據了解,涉案的集成電路等電子產品已佔14億元貨值,相信走私分子看準其用途廣泛,內地製造業對有關零件需求極高,因而大批「出貨」。另外,檢獲的乾海味除了花膠、海參、魚翅、鯊魚皮等,亦涉及一批屬「極危」級別的瀕危物種「犁頭鰩」魚翅。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特別調查課監督鄭德喜指,行動中拘捕一名45歲貨運公司男經理,相信幕後寄貨人以一間香港空殼公司名義,透過境外中間人聯絡其安排貨運;而該名經理與中間人為舊同事關係,並與寄貨人有密切聯繫。被捕人士已獲准保釋候查,海關正調查他對走私活動是否知情,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
該科高級監督李艷萍相信,走私集團不惜工本,企圖以迂迴路線及合理申報蒙混過關,再利用香港與附近地區物流便利特點,將走私貨混入大批正常貨物瞞天過海,除了藉此達到避稅目的外,亦避開內地對有關貨物進口的法例要求。根據紀錄,海關本年度已偵破4宗利用遠洋船走私的案件,總計貨值達17億元,為去年的兩倍。走私活動嚴重影響物流業界正常運作,海關會持續與物流公司交流,呼籲業界小心提防可疑付貨人,免被不法之徒利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