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10年校長任期完成 張仁良欣喜教大正名

張仁良形容教大正名一事,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頁。(阮子鏗攝) 張仁良形容教大正名一事,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頁。(阮子鏗攝)
張仁良形容教大正名一事,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頁。(阮子鏗攝)
【本報訊】日月如梭,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將於今年8月底任滿離任,回顧這10年校長之路,他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事,包括成功帶領教大轉型。他形容2016年教大正名,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頁。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科技,他藉此寄語教師須擁抱新科技,為課堂增值,協助年輕人迎接未來。
張仁良2013年出任教大校長,作為一名金融學教授,他憶述10年前接任校長時的一刻,可算是教師教育新手,但大學當時尚未正名,即使面對很多從未遇過的新事物,自己亦特別深感任重道遠。他說,最深刻經歷莫過於2016年教大終於成功正名,並順理成章成為本港第8間公帑資助大學,令教大由單一學科院校,轉型成擁有多元學科課程及研究實力的大學。
至於任內的另一項重大挑戰,張認為是2019年反修例事件,當中很多年輕人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包括3名教大生。他憶述,有學生在反修例期間因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被捕,於是到羈留室探望學生,他憶述該名學生初時保釋不果,並說:「佢之後一見到自己嗰下,就已經喊晒……」張形容這個經歷十分深刻。
他又說,反修例事件加深了中港學生矛盾,並指:「每日都收過百封Email(電郵),唔同政見都有。」但張認為作為校長及教育工作者,在聆聽和回應學生訴求時應一視同仁,而隨着社會秩序復常,更不應迴避討論年輕人的前路問題,包括在囚學生的教育和持續進修機會。
籲教師擁抱科技 保持愛心
談到教育的未來,張仁良說,科技正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教學,故創新、創意和創業精神均十分重要,人工智能或許會為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但教師的角色卻是無可取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機械永遠無法做到。他寄語教師不要抗拒新科技,相反應與時並進,裝備自己,亦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不要誤以為老師是高高在上,保持適當的愛心耐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