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法國獨立外交由來已久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來多次表態希望參加8月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一旦成事,馬克龍也將成為首位參加峰會的歐美國家領導人;如果再聯想起幾個月前馬克龍訪華時呼籲歐洲減少依賴美國,種種迹象皆顯示法國有意和美國保持距離,建立自己的獨立外交。
當然,在外交上標榜獨立並非馬克龍政府的一時之舉。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就已經尋求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中保持獨立地位,1966年更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對西方陣營造成重大衝擊,也在世界贏得了尊重。
後來的法國歷屆政府一直深受戴高樂的戰略自主理念影響,在總體外交隸屬於西方陣營的前提下,也致力保持法國的自主權。所以小布殊政府當年推行單邊主義外交路線、發動伊拉克戰爭,法國就敢於說不,不僅在制衡美國單邊主義方面與中國形成共同立場,還推動了歐盟與中國建立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追求「中間道路」的馬克龍2017年贏得大選後,也繼承了傳統以來的外交自主政策。
戴高樂當年推行獨立自主外交,除了他的性格使然,不得不談到法國的地緣政治文化。在近代歐洲霸權爭奪史上,法國一直都是以強國而著稱。尤其是在德國統一前更長期是歐陸「霸主」。這點和中國極為相似。中國在歷史上也曾經是亞洲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中法兩國各自是歐亞陸地大國,也是東西方文明的代表。
在傳統影響下,法國至今仍保持大國心態,對反抗外來霸權有着一種天然的支持。法國政府實施獨立外交和抗拒美國的強勢,也得到法國人普遍認同。北京應珍惜並打好法國這張獨立外交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