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乏支援 出院機制存漏洞
難確保患者有服藥 專科醫生亦不足
港府檢討《精神健康條例》下的「有條件釋放」機制,並研究社區治療令的可行性。醫務衞生局表示,近日社會關注精神科醫生不足,雖同意必須提升人力資源,但不希望因為一些意外發生,就把醫生、護士完全推向某個專科發展。而醫院管理局正研究有條件出院問題,包括考慮應視作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以及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確保病人接受治療,例如是否要看管病人服藥等。
「有條件釋放」 只限強制入院患者
鑽石山謀殺案掀起社會大眾關注精神健康議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蔡海偉表示,港人一直以來精神壓力很大,加上近年疫情生活模式轉變甚大,不少研究均指出多了港人出現精神問題,醫管局精神科門診個案數字在過去5年,由26萬宗升至約30萬宗,增逾一成多。他形容是一個警號,需檢討現時的精神健康支援。
港府早前提出10項措施,當中包括檢討「有條件釋放」機制,並研究社區治療令的可行性,以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蔡海偉指出,精神病患往往會多次入院,但只有強制入院的患者才適用於「有條件釋放」,如果是自願入院就不符合機制,反映現時機制可能存有漏洞,建議當局循這個方向改善。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發言人童粵生認為,「有條件釋放」的作用十分狹窄,如病人沒有遵從相關條例就要入院,惟相關病人的情況卻未必差到需要入院。他以外國為例,如果患者不遵照規定,政府可以派護士到患者家中協助他服藥,但本港並無法例容許醫護進入患者家中,他希望當局在「有條件釋放」機制外,亦能考慮其他方案。
增聘人手未堵漏 助融入更實際
另外,醫管局目標今年第4季前,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病者比例減至1:40。蔡海偉表示,由於醫管局人手流失嚴重,故個案經理與患者的比例經常浮動,有時出現1:50,甚至更高。
不過,他認為,醫管局除要增加人手外,亦要思考個案經理如何配合社區精神健康的支援服務,包括與精神健康中心合作,協助患者融入社區。
童粵生則認為,增加社區支援十分重要,當個案經理遇到問題,亦要醫生或心理學家支援。本港精神科醫生人手一直短缺,按照世界衞生組織及外國建議計算,香港應要有700至1,000名精神科醫生,惟現時本港只有約500多個精神科醫生,當中公營醫院佔400人,並不足以應付需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