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當生命開到荼蘼——人性化的ICU

87歲的婆婆大寶,體形相當肥胖,加上患有中晚期的心肺衰竭,故經常呼吸不順,兩個月來已無法出門。一天晚上,大寶忽然呼吸困難並陷入昏迷,被送往急症室後須馬上插管和接駁呼吸機。醫生隨即告訴大寶的女兒,先為其母積極治療,若病情惡化,方轉為紓緩治療。
大寶使用呼吸機維持呼吸數天,病情總算穩定下來。但驗血結果顯示大寶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猶幸在補充甲狀腺素數天後完全清醒過來,惟仍未能移除呼吸機。我們為她施行氣管切開術,望助她逐步脫離呼吸機。至此,大寶的病情似乎開始好轉——活潑的她一直樂於與人交流,每當我巡房經過,她便滿臉笑容、手舞足蹈跟我打招呼,像個活寶寶。
然而,治療的效果卻面臨極限,我們在一個月內用盡方法,也無法讓大寶脫離呼吸機,只好將她轉至病房的呼吸機病床。再過一個月,她仍無法自主呼吸,且因併發症離世,我不禁兀自思索——假如當初不勉強對大寶施以積極治療,她便毋須度過賴以呼吸機維生的最後兩個月。當生命開到荼蘼,ICU和醫生的能力相對顯得渺小。醫學不斷進步,新的治療和藥物不斷出現,卻不一定能扭轉生死。ICU固然為危重病人而設,卻不是每位危重病人都該送進ICU搶救;每位病人的生命誠然可貴,積極治療卻未必是最理想的選擇,醫生和家屬都應多為病人設身處想,以他們的感受為先,盡量讓病人在有尊嚴的情況下接受合適的治療和護理。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深切治療醫學部榮譽臨床副教授陳惠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