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防衞香港

某次討論時,我提出香港百廢將興,是要從亂中返治。但治不是沒有了示威、遊行、暴動,市面平靜便是,治是制度、政策、民心,是要把產生亂的問題解決。然而香港產生亂的問題,不是一般性的經濟、社會、民生,以政治形式宣洩。當然,根源是經濟、社會各種政策偏差造成的深層矛盾,但過去幾年的黑暴,還主要是因為美國點火,形成顏色革命。平亂後進入治的階段,既要克服結構性矛盾,但亦要防美國再次搗亂,此所以政府堅持國家安全。
在討論中,我更進一步地提醒,中美矛盾並沒有緩和,美國表面上急於與中國作官式交流,可交流中無和解之意,徒是公關伎倆,一是表示可與中國溝通,向國內外交代。二是迷惑中國政府,意圖把它現時超越紅線的做法被默許,例如把台海現狀和平不變塞進一中原則之內。也讓國際和台灣社會誤以為北京對於美軍入台、台購美國武器無法應付,任由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會面前後大談美國原則;拜登在其後更公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明顯證明美國尋求與華會面商談只是表演騙術。而美國對中國金融經濟等的「脫鈎斷鏈」、對中國企業的制裁還是步步緊迫,無絲毫的轉變。
美國近來的外交舉動,對中國不過是緩兵之計,還是積極構建對華的圍堵。因此,我們在香港不應誤判為中美緩和,危機已過。事實上,看美國的部署,反而加快步伐落實圍堵。美國針對中國是要打擊中國的發展,打擊香港是最容易,可藉此對中國內地政府與社會製造恐慌。中美之間經濟已是政治,例如人民幣的貶值,不可視為市場經濟運作的結果,以中國的外貿順差,外匯儲備龐大,資本帳也未全開,人民幣不應貶,貶便是金融戰的表現。同樣,美國抬高美股,近來吹捧日股,也是打擊港股A股的金融戰策略。
香港經濟的根基在金融,但自由開放,聯繫匯率可守卻代價重大。美國還未要開啟對華大戰,但是在金融市場上衝擊香港的股市地產,輕而易舉,且可即時得益。香港連上內地的股市與匯市,重挫香港之餘還可重重打擊內地社會與企業的市場預期心理,製造不滿和恐慌。衝擊連續的話,香港不穩,內地亦會有不穩風險。
在此境況下,香港可怎樣應對?有甚麼招數可與中央合作,既保內地,也防衞香港?是否應在現時體制政策作大改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