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醫倡健脾祛濕 忌生冷高脂食物

中醫認為應避免進食生冷的食物,以免傷害脾胃運化的能力。 中醫認為應避免進食生冷的食物,以免傷害脾胃運化的能力。
中醫認為應避免進食生冷的食物,以免傷害脾胃運化的能力。
【本報訊】近日天氣又濕又熱,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表示可進食黨參、白朮等具健脾益氣的祛濕藥材。除食藥之外,不少港人喜愛吃冷凍食物消暑,例如雪糕、凍飲等。但中醫認為應避免進食生冷和脂肪高的食物,以免傷害脾胃運化的能力,而應進行帶氧運動,適度出汗排濕。
那打素指出,中醫理論會根據濕氣的類別,而使用相應的「祛濕」藥物,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脾虛濕困方面,本質是脾虛,因此多用具有健脾益氣祛濕功效的藥材,如黨參、白朮、白扁豆等健脾益氣藥,以及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滲濕藥。
第二,寒濕中阻方面,本質是寒和濕結合,不可用清熱祛濕的方法,否則如雪上加霜。多用具有溫陽燥濕,行氣利水的藥材,如乾薑、豆蔻、蒼朮、厚朴、白朮、陳皮、半夏等。第三,濕熱內蘊方面,本質是濕和熱結合,不可用溫陽燥濕方法,否則如火上加油;多用具有清熱燥濕功效的藥材,如滑石、茵陳、黃連、黃芩、黃柏、苦參、車前子等。
籲適當帶氧運動
中醫提醒需注意飲食忌生冷、肥膩之品,以免損傷脾胃運化功能,導致水濕停聚體內;亦要適當進行帶氧運動,適度出汗亦有助人體排出濕氣。第三是要避免涉水冒雨,盡量遠離潮濕環境,保持居住環境乾爽,從源頭減少接觸濕邪。
此外,大家亦可配合穴位按摩,透過刺激相應的穴位,增強身體氣血流通和臟腑功能,從而排濕或加強身體抵禦外來濕邪的能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