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金磚組織的幸福煩惱

國際政治舞台近年流行陣營化,除了歐美國家圍爐排斥中俄兩國,非西方國家也紛紛抱團自保。最近就有多個國家例如埃及、孟加拉排隊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組織,側面折射出該組織的國際影響力愈來愈大。
然而,金磚組織的出現其實頗具偶然性。這個組織最初的概念只是一名美國投資分析師2001年異想天開發明出來的一個新詞,用來描述國際投資市場上出現的4個新興國家。雖然4國還有之後加入的第5國──南非皆不滿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可大家的外交政策分歧很大,甚至各國之間還有矛盾。所以,金磚組織本身就是一個很鬆散的組合,就算是對金磚組織的定位,成員國也各有看法,例如俄羅斯視之為與西方博弈的地緣政治工具,其他成員國則盡力避免金磚合作政治化。
具體而言,金磚5國並不常在具體議題上保持一致立場,往往只能在大的範圍內達成一致。而為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發聲,也成為近年金磚各國合作最大的公約數。難怪2014年金磚國家組建的金磚開發銀行成立後,不少發展中國家皆有意加入,希望從金磚組織獲得融資以及抵禦國際金融風險。但由此也催生出「小國搭便車」的困境,有意加入的小國皆想免費獲取一定的集體物品,這無疑會加重其他金磚大國尤其是中國的負擔。
金磚組織的成員數量不斷擴大,代表該組織的力量壯大,但也增加了成員國協調的難度,結果反而損害到金磚組織的凝聚力。比方說,土耳其外交政策與金磚國家相近,但它又是北約成員國,如果金磚組織接納土耳其為新成員,它對組織是好是壞呢?現在的金磚組織正面臨壯大後的幸福煩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