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見風使舵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恒的利益,每個國家都會爭取本國利益最大化,這很正常。但有些國家一味見風使舵,左右搖擺,毫無原則可言,這種國家到底有沒有國格,實在令人懷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旅算不算成功,目前還不好下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中美關係確實向前邁了一步,起碼暫時不會繼續惡化。美國一眾附庸國有見及此,對華口風突變,紛紛釋放善意,大有爭相來朝之意。
首先轉軚的是英國,外相祁湛明據說正積極尋求訪華,最快7月可以成行。早前曾指中國對英國及盟友構成「劃時代系統性挑戰」的首相辛偉誠,不得不自我解嘲,聲稱英國對華立場「與我們最親密盟友一致」。最親密盟友指的就是美國,說白了就是亦步亦趨,美國走到哪裏,英國就跟到哪裏,美國有意「解凍」對華關係,英國當然也要照辦。
日本亦是如此,首相岸田文雄日前談到中日關係時,一改之前的囂張態度,聲稱會推動構建穩定的建設性關係,在各級別上密切開展對華溝通,其本人更希望能夠早日訪問中國。還有加拿大,其駐華大使梅倩琳接受加媒訪問時表示,中國並非「敵對競爭對手」,而是複雜的夥伴。雖然中加關係緊張,但保持對話暢通非常重要,兩國之間必須尋找可以合作的地方。
作為美國最死心塌地的附庸,英日加在反華議題上一向跳得最歡,有時候甚至比美國更囂張。在早前的G7廣島峰會上,日本利用主辦國的身份,塞進大量私貨,大肆炒作涉華尤其是台灣問題;而加拿大上月更和中國互相驅逐外交官,接着又派遣一艘破軍艦隨同美艦到台海挑釁。這些附庸國緊隨美國遏華戰略,將中國視為最大挑戰和威脅,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態,現在忽然換了一張笑臉,紛紛向中國伸出橄欖枝,又要溝通,又要訪華,這不是見風使舵又是甚麼?
形勢比人強,美國尚且千方百計尋求與中國溝通對話,那些附庸國又豈能例外。他們平時裝模作樣,其實只是狐假虎威,任何一國都沒有單獨挑戰中國的本錢,現在美國調整對華政策,他們也就不敢再囂張,起碼表面上暫時會老實一點。儘管美國及其附庸未必真心想改善對華關係,目前放軟身段,也許是緩兵之計,也許是以退為進,但無論如何,中國外交將迎來全新局面,這是可以預期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