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話卡實名拙劣 詐騙之都愈禁愈猖獗

市民不時收到可疑短訊。 市民不時收到可疑短訊。
市民不時收到可疑短訊。
攔截13億贓款難止血
本港過往被稱為「美食之都」及「購物天堂」,惟隨着近年經濟下滑、罪案上升,有關美譽似乎被淡忘,而由於近年詐騙案飆升,本港已淪為「詐騙之都」。保安局指2018至2022年的5年間就詐騙案拘捕逾1.2萬人,反詐騙協調中心去年攔截到逾13億元騙款。至於今年2月實行的電話卡實名制則成效不彰,市民每日仍收到大量詐騙短訊,部分假冒銀行或機構發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擬就短訊發放人提供登記制度,要求機構如以其名義發短訊前先登記,冀年底試行。學者批評港府後知後覺,相關案件屢次發生才想到要補救。
保安局昨回覆議員書面質詢稱,2018至2022年的5年間就詐騙案拘捕逾1.2萬人,其中去年拘捕4,112人,按年急升45%。5年間涉欺詐罪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而被定罪的有1,404人;單計去年,分別有172及42人涉欺詐罪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被定罪。
金融管理局及相關執法部門成立財富情報交流平台「反訛騙及洗黑錢情報工作組」,初期有10間零售銀行參加,月底將會擴大至28間零售銀行。自情報工作組成立以來,銀行識別超過2.1萬個之前未知悉的傀儡戶口。在去年以情報主導作出的可疑交易報告數目較2021年增加319%,被凍結或充公的犯罪得益增加113%。
反詐騙協調中心在銀行業界協助下,去年攔截超過13億元騙款。執法部門亦正計劃與主要銀行成立新平台,就詐騙案件向部門提供即時協助。
騙徒境外傳短訊 繞過通訊局
至於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協助打擊詐騙,保安局稱,自今年2月24日全面實施以來,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持續監察及執法,亦要求電訊商就已登記的電話儲值卡用戶資料定期抽樣檢查。一旦發現可疑個案,交執法機關跟進。話雖如此,電話卡實名制未見起效,昨在立法會上,議員林素蔚指騙徒利用境外電訊服務供應商傳送短訊給市民,即繞過實名制度,問當局有否新方法阻止。
後知後覺 訊息實名制未有期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說,當局就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成立專責小組,目標7月底制訂實務準則,10月底完成網絡系統升級及發送者登記名冊籌備工作,希望年底試行,首先在銀行業試行,然後再考慮是否擴展至其他行業。
議員楊永杰關注境內短訊會否都有防騙訊息,當局回應指就短訊發放人方面,當局留意到痛點並非域內或外,很多騙徒假扮銀行或機構騙取市民信用,制度希望能夠解決無論域內或域外的問題。當局又稱,就打擊騙案,去年9月初通訊辦與執法部門及主要流動電訊營辦商成立專責小組,最新一季的詐騙案件錄得597宗,按季下跌近五成,但同意未來需再加強宣傳。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稱,電話卡實名制比起以往「無王管」情況「叫做好過冇」,但假冒銀行或電訊商等詐騙電話及短訊已出現多時,港府才研究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實為後知後覺。他認為要有效打擊騙案,最有效始終是加強宣傳,提高市民防騙意識,港府亦應考慮提高罰則,以收阻嚇作用。
內地詐騙來港套現 7人落網
此外,本港及內地執法部門破獲跨境洗黑錢集團,涉嫌透過開設內地銀行帳戶及扣帳卡,接收來自內地不同電訊網絡的詐騙款項,再來港消費及轉售套現洗黑錢,涉款達4.6億港元。本周二先後在沙田、土瓜灣及油麻地拘捕7人,所有人已被落案起訴「串謀詐騙」罪,案件已提堂。
電話卡實名制生效後,仍不時發生騙案。電話卡實名制生效後,仍不時發生騙案。
電話卡實名制生效後,仍不時發生騙案。
詐騙罪犯由內地遣返台灣。詐騙罪犯由內地遣返台灣。
詐騙罪犯由內地遣返台灣。
垃圾來電不絕。垃圾來電不絕。
垃圾來電不絕。
KK園區逼人從事詐騙勾當。KK園區逼人從事詐騙勾當。
KK園區逼人從事詐騙勾當。
香港淪為詐騙之都。香港淪為詐騙之都。
香港淪為詐騙之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