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星洲台灣俱爬頭 競爭無力令人憂

後疫情時期,全球競爭更趨白熱化。香港過去同新加坡被喻為「雙城記」,但隨着星洲節節領先,香港早就被比下去。萬沒想過的是,一向被視為「較落後」的台灣竟然也爬了頭,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行中力壓香港。難為港府仍拿着疫情當遮羞布,令人嘆為觀止。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由去年第5位跌至第7位,更被台灣超越,台灣今年攀升至第6位。今年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地方仍是丹麥,第2位是連升9級的愛爾蘭,瑞士微跌1級至第3位,第4位是新加坡。4大指標之中,香港營商效率跌至11位,經濟表現大幅下滑至36位,其他失分之處包括「營商效率」,由第7位跌至11位;以及「經濟表現」,由15位大跌至36位。至於「物價」排第64位,「本地市場」排第56位,「就業」排在第45位,全部絕非好成績,直接打擊本港競爭力。
然而,港府對排名下跌不以為然。發言人稱,去年新冠疫情為香港帶來艱巨的挑戰,嚴重影響經濟表現,香港的整體競爭力排名因此較去年下跌兩位,但《年報》繼續肯定香港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公我贏,字你輸,港府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不到你不服,但疫情絕非香港獨有,全世界也在面對,偏偏香港斯人獨憔悴,連台灣也爬過頭,難道還不足以令港府好好反思?
事實上,香港內部問題千頭萬緒,在在打擊競爭力。香港和新加坡過去屢被比較,而且總是以星洲領先告終,最主要原因是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裹足不前,不如星洲。單是智慧出行至今只聞樓梯響,自動泊車系統、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等,全部都是試驗性質;不停車收費系統更是處於起步階段,甩漏多多,跟新加坡不可同日而語。至於台灣,起碼有「護島神山」台積電這家創科大戶出得大場面,香港有甚麼呢?至今仍是「一味靠炒」,可惜隨着樓股齊跌,炒樓炒股已不足恃。何況時間就是金錢,當香港無法利用高科技節省時間、提升效率,競爭力跌跌不休又何足為奇?
更不必說,香港面對移民潮和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力出現斷層,港府不得不「搶人才」和全面輸入外勞,但經營成本未見下降,人工、租金、住屋、交通等,對外資依舊構成不小壓力。曾有議員建議,港府應效法深圳,為人才提供房屋津貼,但港府一句「鄰近地區適用手段不能照搬來香港」便斷然拒絕。如今搶人才未見成效,搶來搶去都是內地專才,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缺缺,甚至搶來「編輯基因」的刑事犯,正是港府傲慢與粗疏所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年港府尚且可以拿疫情說事,明年又如何呢?須知競爭來自四面八方,香港不僅面對區內的新加坡和台灣比併,還有一眾內地城市。當高官擺出有為姿態,實際上抱殘守缺,社會問題依舊,單靠一張嘴,對提升競爭力有甚麼作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