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議論縱橫:兩電基建設施老化問題

最近一年中電及港燈之停電事件,乃過去一段很長時間最嚴重的意外。由於並非由破壞性的社會運動及天災引發,益發令人感到錯愕。無疑,自二戰後兩電所提供的穩定供電及社會可負擔的電費水平,對本港經濟發展大有貢獻。很多其他地方缺電而窒礙發展,人盡皆知。
目前的監管架構主要目的是確保電力公司會作所需的投資,蓋盈利以固定資產淨值8%計算,亦即盈利與投資掛鈎,公司不會吝嗇投資,供電的穩定性得到保障。
過度投資之聲時有所聞。在電力需求急增之時,公司的裝機容量必須超前,才能確保供應穩定,而且每一個5年的擴展計劃皆需政府審批。目前這個一條龍式供電計劃無疑對兩電有利,盈利得以穩定增長,派息亦如是,很多保守股民購入收息。
本港很多行業都對業界傾斜,有說是資本家的天堂,其他地方未必一樣。例如中電在澳洲及印度的投資回報便不太好。政府有責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讓社會正常運作。今次之嚴重意外,兩電有疏忽的地方,責無旁貸。然而過去半個世紀,本港的基建經歷翻天覆地式的擴展。道路下面既有地鐵,又有眾多管道,一層疊一層。地面之上則天橋橫飛,眾多管線縱橫交錯,涉及很多企業,如兩電一煤、電訊公司、水管等等。此等設施開始老化,可能為導致意外的原因。中電的停電意外就由電纜橋着火燃燒引致。兩電必須正視此問題。
政府現正與兩電作中期檢討,側聞根據協議,港燈雖有停電事件,仍可獲得獎金,蓋停電在若干分鐘內解決。為聲譽計,港燈應主動放棄獎金,或捐出作慈善。當然這個奇怪的獎金制度,亦應檢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