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健康在您手:從「成長型思維」培養學生應對挑戰能力

有時候,學生的成績或許往往被視為衡量學習成效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忽略了其他方面成長的重要性。在我們服務的經驗中,卻曾遇到不少熱衷探索過程的學生。例如有位對攝影有興趣的中一生,投放不少時間學習經營影片頻道,並不計較是否有人會訂閱。這些現象讓人感到好奇,為何有些學生在面對未知時,依然有種不怕困難向前「衝」的思維?
強調過程非結果
這種思維正正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指人關注過程中如何努力而非結果的思考模式,並強調接受挑戰而非結果,並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來提升能力。
我們發現學生若培養了「成長型思維」後,會變得更有動力嘗試克服挑戰和困難。例如有位曾對高空有負面經驗的學生,在參與一次高空挑戰活動時,經過多番考慮及掙扎,終於鼓起勇氣自發嘗試爬上三層高的架上。雖然最終未能完成整個挑戰,不過對該學生來說,自己願意邁出一步亦是一種成長。
家校與學生同行
積極的「成長型思維」對心理健康非常有益,能培養學生在面對困難及挑戰失敗時有一定復原力。因此老師及家長可透過小組活動、工作坊等,學習如何鼓勵學生不要只重視結果,享受探索過程並肯定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在家庭、學校都能夠有機會培養「成長型思維」。例如我們會透過工作坊,鼓勵老師根據學生的能力制訂不同的合格標準,讓由建立小成功的經驗開始,分階段完成目標。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我們不應僅僅以單一的成果衡量他們,反而與他們同行,多營造肯定努力的文化,讓學生保持動力,積極面對人生各種挑戰。
聖雅各福群會青萌銅鑼灣綜合服務中心正向教育服務項目主任鄭琦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