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跨境電商

在一帶一路、中歐班列的發展方面,大灣區落後於長江三角洲與西北部城市,但不是不可趕上,事實上,大灣區無論香港、廣州、深圳,還是有巨大的機會可在未來大發展。
一是珠江三角洲曾是世界工廠,近年轉型,仍然是國際市場的生產重鎮,廣州更是重要的輕工業品、紡織的集散地批發中心,只是過於集中歐美市場,未及開拓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在歐美市場受阻後,應該可以迅即轉移市場重心與義烏等競爭。新能源汽車、電子通訊器材,乃至小家電、家電、生活用品等,珠三角還有龐大的生產能力,都會是東歐、中東、中亞、俄羅斯所熱捧的商品。
二是中俄貿易飛躍發展,俄羅斯進口中國的工業產品替代從歐洲的進口,且性價比勝於歐洲市場。珠三角企業若不理會美國的制裁,依據中央政府的政策,應可大舉進攻俄羅斯市場,而換回來的是俄國東北的海產、南部的農產品。中俄火車貨運正在改善,若用多式聯運,在中歐班列外加上貨櫃車連接香港,莫斯科至香港貨運只需10天,有利大灣區擴大中俄貿易。
三是香港是國際最重要的空運中心,在歐亞連接中,可以一方面把東南亞、日本、南韓的貨運連接至香港再轉上中歐班列;另一方面把俄羅斯、中東、中亞以及歐洲的商品經香港轉入內地,體現多式聯運的效益。
四是香港可與深圳、廣州等建構成東亞、東南亞區域的跨境電商中心。單只深圳,跨境電商便超過15萬家,去年的進出口額便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發展方興未艾。香港可積極與之合作,把平台擴展至香港,推動更多港企參加,把香港的空運與自由開放的體制優勢、珠三角的生產和商品集散能力、深圳的跨境電商結合,更可借助中歐班列、中老(越)班列,把業務範圍從中國內地擴大至東南亞、東亞以及歐洲。國際商貿模式正在大變,即使電商亦在蛻變,香港已有深圳的發展基礎,正可聯手,在政策體制協調,把跨境電商發展為一帶一路新興的跨國貿易主流,香港與深圳等成為一帶一路電商中心。
一帶一路倡議重心是連接,中歐班列提供了極佳手段,演變成無遠弗屆的多式聯運,連接的範圍、效率、效益更大,香港不應錯過,應與珠三角城市聯手參與國內、國際的競爭,即使遲起步,卻有眾多優勢,還可迎頭趕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