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英美結盟

6月8日,英美簽署《大西洋宣言》,出台21世紀英美的經濟夥伴合作關係。1941年英美簽署《大西洋憲章》,在美國出兵二次大戰之前定出了英美共同領導的關係,應該是美國於19世紀末崛起之後,首次英國承認美國的大國地位,願意與之分享對西方的領導,以此作為參戰條件,從此英國霸權轉入美國之手。
2021年英美簽《新大西洋憲章》,時為英國脫歐之後,英國再不能領導歐洲,轉而為全面投靠美國,不是1941年憲章的共同領導,與美國平等,2021年變成為美國附庸。美國亦把英國與歐盟分開,英國不再是美國在歐盟的內應,2021年新憲章便是正式定立這個新的關係。
2022年的宣言更進一步把英美新關係嵌入對中國、俄羅斯敵對中,從國家安全、國際秩序伸延至技術、經濟與國防更深的合作,包括在國防生產方面,要求把英國視作美國國內,使美國可以對之投資,擴及相關的戰略產業,同時把英國(及澳洲)的國防工業與美國的國防工業整合起來。2022年的宣言簽署前,英美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遲遲未能談判完成。宣言的重心只是針對英國的國防工業,將之用整合配套的方法吞併,擴大美國的國防工業,而不是在整個經貿範圍與英國整合,即不讓英國商品免稅進入美國銷售,英國仍然享受不到加拿大對美國自由貿易的地位,這樣的安排凸顯出英國的附庸地位。
《大西洋宣言》是英美結盟,實質是在國防工業以至在金融投資方面,美國進一步收編英國。金融投資要依照美國定的政治要求,英國連最後的國際優勢(金融)與國家安全也拱手出讓,這標誌着大英國的最終瓦解。英國投靠美國,便是在歐洲的不回歸路,歐盟更不會讓英國回歸,也不相信英國對歐洲的各種承諾,英國便完全地與歐洲脫離,脫歐入美。
與此同時,美國與歐盟的關係可因此更加疏離。美國用北約、用烏克蘭戰爭未必可以籠絡和約束歐盟,《大西洋宣言》實際排斥了歐洲。英美代表大西洋的合作,歐盟不算在內。二次大戰後鼓吹的大西洋關係,乃至北約,便逐漸失去歷史和地緣意義。所以德、法追求歐盟獨立,法國總統馬克龍反對北約伸延至東亞。
《大西洋宣言》包括的不僅是英美,還有澳洲,澳洲是美國附庸英國的附庸。
英美結盟,中俄為甚麼不可以有相類的合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