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輸入外勞無得問 勞顧會淪陪襯品

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中,建造業佔1.2萬個名額。 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中,建造業佔1.2萬個名額。
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中,建造業佔1.2萬個名額。
當局死撐簡化機制 短期結束「不切實際」
本港多個行業出現勞工短缺,港府急推「行業輸入勞工計劃」,輸入最多兩萬名外勞,當中建造業佔1.2萬個名額,下月接受申請,工務工程優先。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表示,當局希望簡化機制,納入計劃工種已確立屬勞工短缺,未來將處理大量個案,在政策框架及執行上仍會聆聽勞工顧問委員會意見,以及每半年匯報一次,並非繞過勞顧會。
甯漢豪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工程界人手老化及流失,面對疫後急增的工程量,根據建造業議會估算,未來5年本港缺少的建造業人手將增至超過4萬人,有需要輸入外勞。她重申,輸入外勞計劃並非永久措施,惟目前人手短缺嚴重,若現時定出短期就結束計劃是「不切實際」,故當局無為此訂立時限。
下月可申請 首批第4季來港
她續說,輸入的配額較市場短缺少,當局仍會加強本地勞工的招聘及培訓,並每年審視人手供求數據,計劃將在7月接受有關申請,進行兩個月的審批後,料有關勞工可在今年第4季來港。她又強調,建造業外勞需接受安全訓練,並由註冊大工進行監管,而承辦商亦需安裝安全智慧系統。至於外地勞工將優先負責公營項目,如發現承建商違規,或影響將來的招標。
至於勞工宿舍,甯指出,承建商可選擇在工地上興建宿舍,或選擇元朗牛潭尾的中央宿舍。她解釋,此舉是為了照顧香港市民的感受,以免增加本港的房屋需求,又形容中央宿舍不是「免費午餐」,僱主仍然需要支付租金。至於會否為本地工人提供宿舍,她則指需要由勞資雙方商量。
僅每半年聽匯報 失把關作用
議員黃國表示,政府應優先改善本地勞工的薪金待遇,保障本地工人的工資不會低於外勞,同時亦要加強職業訓練,提升本地勞動參與率。他解釋,現時不少工人工資是低於工資中位數,已造成不公平,故本地勞工工資不可以低過外勞。
對於政府同時放寬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為期兩年,黃指計劃公布後,已主動接觸政府表達訴求,期望政府不只是每半年向勞顧會匯報,而是讓他們參與和把關。
甯漢豪指在政策框架及執行上仍會聆聽勞顧會意見。甯漢豪指在政策框架及執行上仍會聆聽勞顧會意見。
甯漢豪指在政策框架及執行上仍會聆聽勞顧會意見。
外地勞工將優先負責公營項目。外地勞工將優先負責公營項目。
外地勞工將優先負責公營項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