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家人分享無門 精神陷困
【本報訊】最近精神健康引起社會的討論。香港大學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社會上面對精神健康困擾的年輕人為數不少,大部分人都並未得到應有的幫助。報告中亦提及,「家庭關係和生活空間」、「憂慮程度」、「生活方式」和「面對壓力的反應」均影響精神健康。他希望,社會能塑造一個讓不幸患病的人能安心求助的環境。
沉迷手機影響狀態
他指出,不能與家人分享日常大小事情,是導致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的其中一個風險因素,需要尋找新的溝通途徑。他又指,本港地少人多,建議可探索鄰近社區的場所及設施,而且擁有的正面獨處時間亦非常重要。
他又希望,市民可減少憂慮,開放自己,接觸不同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都對精神健康非常重要;而且睡眠不足對市民的精神健康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使用手機方面,陳提到,過分使用手機與精神健康狀態不佳有關係,所以在使用手機時,須訂立清晰的目標,避免被動在網上流連;如果感到疲累,或需要調整心情時,可以試試停止上網,與朋友聊天或接觸大自然或更容易令心情舒暢。
他認為,本來重複地思考有助於我們找尋事情的解決方法,但面對着難以透過個人力量改變的環境狀況時,重複思考便會容易陷入「死胡同」,不但無助解決問題,亦容易對精神健康有着不良的影響。故需要有抽離的能力,不受困於重複思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