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協助精神病患 不能單靠醫護

近日接連發生兩宗涉及精神及情緒病患者的兇案。首宗發生在本月2日,一名中年男子用一把剛購買的魚生刀,在一個鬧市商場內斬殺兩名年輕女子。調查顯示兇徒患有精神分裂症,有家暴紀錄及曾經住院,原定3日後就要到醫院覆診。由於行兇者與兩名死者並不相識,屬於「無差別」襲擊,再加上事發片段經網絡廣泛流傳,在社會引起恐慌。
短短3日後,一名印度裔單親媽媽,涉嫌在深水埗一間劏房內將3名年幼女兒焗死。據報疑兇因感情及子女撫養權問題,近月出現精神及情緒病徵狀,但懷疑因言語不通及社交圈子狹窄,未有求助,外界亦無從得悉其情況提供支援,最終釀成慘劇。
事後有不少社會人士批評香港的精神專科服務及人手嚴重不足,懷疑精神病患者往往要等幾個月才首次見到醫生,覆診時間亦相隔甚遠,與醫生會面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令到輕症患者容易變成重症,復康中的病人容易舊病復發,亦難以及早診斷是否有暴力傾向、可能會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個案。也有部分人認為要加強精神科住院服務,收緊將病情好轉的患者釋放回社區生活的準則,務求將更多的精神病人關起來。
如同其他專科醫護人手,香港的精神科醫生及相關心理、情緒輔導專業人員,都是長期供不應求。另一邊廂,香港人生活壓力大,居住環境狹小擠迫,社區鄰里關係薄弱,導致較容易出現情緒問題以至精神病患。政府有必要培訓更多相關人才,但這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資源,難以追上持續增加的服務需求。
及早識別 加強支援
香港的精神病住院服務也是長期不足,在土地供應短缺下難以大幅加建。而且許多專家都認同,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其實都毋須住院。對於沒有暴力傾向的輕症患者及康復者,讓他們與家人同住,重投社會正常生活,往往就是最有效的治療。但政府須向其家人及照顧者提供適切支援,否則可能會引發其他家庭及社會問題。
此外,即使有再多的精神科醫生及精神病院宿位,若無法及早識別和接觸到患者,也是無用武之地,上述的劏房兇案就是例子之一。尤其不少精神及情緒病患者,根本不知悉自己出了問題。亦有一些輕症患者因害怕受歧視、擔心會影響工作及連累家人而諱疾忌醫,導致病情惡化以至失控。
要有效識別並協助精神病患者,我們不能單靠醫護專業人員,而是要眾志成城,全民皆兵。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與醫衞局日前公布的10招加強措施,便只有3招是強調治療,7招聚焦於支援,包括探討利用「關愛隊」的地區網絡和服務經驗,協助找出懷疑及高危個案,向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更適時和貼身的支援。政府同時要加強宣傳,教導市民正確認識及識別精神病,鼓勵多加留意親友及鄰里的精神健康,以便及早向相關機構及專業人士求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