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司法質素泥沙下 改革不容一再拖

香港自詡法治之區,司法質素達到一流水平,事實是否如此?很遺憾,事與願違。司法界又被揭發一樁醜事,高院原訟庭法官陳嘉信,繼早前被踢爆就民事商標案撰寫判詞涉「司法抄襲」,有98%內容均來自原告陳詞,令案件發還重審後,再被揭發處理其他案件亦有同類情況。事件再次令人嘩然,惟法官質素泥沙俱下並非始自今日,一味「官官相護」根本不是辦法,司法改革、清除瘀血刻不容緩!
多次抄襲 僅被訓誡
陳嘉信法官涉嫌抄襲的案件,是有關黃道益活絡油商標爭議的上訴案,至於今次又被揭發涉嫌抄襲,則涉及審理鷹君集團羅氏家族信託基金更換受託人的上訴案。儘管黃道益案需發還重審,但今次的鷹君案卻連重審都免了。上訴庭指出,可自行翻看文件重新考慮裁決,並會以更嚴謹的標準檢視,對原審的判詞只會給予很少或不會給予比重,強調原審法官是否出錯並非上訴重點。司法機構則表示,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已就該案對陳嘉信法官作出嚴肅訓誡云云。
大學生進入校園的第一課,必定是提醒學生不能抄襲。如今卻是領取高薪厚祿、主宰司法判決的法官公然抄襲,而且是抄完一次又一次卻毫無後果,繼續好官我自為之,何謂官官相護,由此又可見一斑。
當然,法官的醜事豈止上述一樁,另一經典例子發生在去年。高院女法官金貝理審理一宗外籍男子涉嫌運毒入境案時,控辯雙方本來同意呈上被告的即時通訊對話作證據,但她突然要求以「案中案」方式聆訊,並裁定該些證據不可呈堂,接納疑犯的永久終止聆訊申請,更拒絕律政司要求,堅持准許被告離港。即使終院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下令案件發還重審,並指示原訟庭發出拘捕令,但疑人早就逃之夭夭,一宗涉款數百萬元的運毒案就此無疾而終。身為法官竟然明目張膽放生毒犯,事後不但沒有受罰,還自行提出辭職了事,一樁醜聞就此不了了之,司法公平公正云乎哉!
事實上,這些例子都是冰山一角而已。自黑暴一役,法官政治立場偏頗、輕判或放生暴徒比比皆是,甚麼「優秀的細路」,港獨政客是「社會棟樑」等等,簡直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迫於輿論壓力,司法機構不得不成立「兩層機制」處理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的投訴,惟有關機制自2021年8月16日生效至今,從來沒有一宗投訴法官的個案成立,就算張舉能認同其中一名被投訴的法官犯下「嚴重錯誤」,也是好言要求法官自我反省,連立法會議員都明言難以接受,卻又莫奈其何。
過了海就是神仙,在現行機制下,官官相護任是特首也無權置喙,司法獨立變質為司法獨大,有目共睹。
戀殖成風 亂象不絕
可以看見,所謂處理投訴的兩層機制,全部都是「自己人」組成。即是先由高院法官組成專責小組跟進,其後由諮詢委員會審視專責小組提交的調查報告,惟「第一級」固然全部為法官,就連「第二級」的9名諮詢委員會成員中,也有超過一半是法官。即使調查警方的監警會,也由不同界別人士擔任委員,投訴法官行為卻由法官主導及處理,裁決有可能公平嗎?有可能服眾嗎?
當法官們視之為「圭臬」的英國,都有量刑委員會防止法官濫權,香港司法界卻抗拒改革,更企圖透過小修小補敷衍輿論、蒙混過關,如此把戲早已令市民厭倦。何況法官質素良莠不齊,在在對香港的司法公正起着極為負面的影響。
必須強調,司法界絕非獨立王國,司法獨立更不是做錯事不用糾正的擋箭牌,尤其是香港回歸就快26年,法官卻依然不願放棄早已過時的假髮,甚至揚言戴假髮會顯得莊重一些,更能彰顯法治精神和司法獨立。這分明是自欺欺人,如果法治精神和司法獨立要靠一頂金色的假髮來彰顯,那才是最大的笑話。
說到底,本港司法充斥戀殖情緒,對祖國打從心底抗拒,他們從一頂假髮開始明頂暗抗,以至放生反中亂港人士,連大漢奸黎智英也一度獲國安法法官批准保釋,還美其名曰這是一國兩制的體現。環顧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像香港這樣,脫離殖民統治卻依然供奉着殖民幽靈。顯而易見,司法誤入歧途,戀殖深入骨髓,正是司法亂象不絕的主要根源,也是司法抗拒改革的真正原因。既然香港已經進入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就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改革司法不容再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