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歐班列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成功的項目是中歐班列,包括中亞班列、中老(越)班列,指的是由中國內地直通往歐洲的鐵路貨運系統,實際效果是恢復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連接海運的「海陸多式聯運」。19世紀開始,俄羅斯與英國的爭霸斷絕了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連接,英國聯同西歐列強封鎖俄羅斯,更使中歐、中亞的陸上絲綢之路衰落。在20世紀蘇聯替代俄羅斯,其後又轉向為俄羅斯,可是英國及繼後崛起稱霸的美國仍然敵視俄羅斯,冷戰封鎖陸路歐亞西往歐洲、南往印度洋的通路,絲綢之路被塵封了百多年。
事實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要突破封鎖和孤立,重新連接歐亞大陸,恢復絲綢之路對歐亞大陸和亞洲各個區域、各國的連接,由中國推動的中歐班列便應運而生。歐亞的火車貨運連接差不多是在中國倡議推動下,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在10年稍多時間,從2011年首有中歐班列,當年只有17班列貨運,經歷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2022年便有超過16,000班列,發展成92條路線,連接24個歐洲國家200多個城市,且分支出中亞班列,直達印度洋;中老(越)班列,南下中南半島,並與東亞日韓組織海陸聯運往歐洲。
在疫情時期,中歐班列頂替了受災停飛或減運的海運與空運,成歐亞主要的運輸管道。即使疫後海空運恢復,中歐班列已成海空運以外重要的歐亞連接手段,還穩步擴張發展,表現強大韌性。
西方制裁俄羅斯,主要經俄羅斯的中歐班列受到衝擊,但往歐洲的貨運減少,往俄羅斯與中亞的貨運大增,2022年的總運量比2021年增長10%。今年1至4月,中歐班列開行5,600列,60萬標準箱貨,比上年同期分別升17%和32%。西方制裁俄羅斯截斷不了中歐班列,歐盟拒絕制裁中歐班列,土耳其更努力發展由中亞至伊朗、土耳其的南部通道,以解經俄羅斯北部通道的阻礙。一說中歐班列往歐洲貨運少了三成,但已為中俄貨運抵銷。中亞、中老(越)班列方興未艾。
烏克蘭戰爭改變了歐亞格局,俄羅斯脫歐入亞,中亞中東更乘勢興起,似乎便恢復歷史上絲綢之路最旺盛時期的中亞中東地域重心,而不是羅馬帝國時代以歐洲為主的模式。即使僅只恢復絲綢之路,中歐班列及其愈來愈多的網絡化分支,正顛覆歐亞幾百年的舊有格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