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齊轟兩電賺到盡 議員促削准許利潤

新界西北及港島(圖)曾發生大停電,令市民憤怒。 新界西北及港島(圖)曾發生大停電,令市民憤怒。
新界西北及港島(圖)曾發生大停電,令市民憤怒。
【本報訊】近年電費不斷飆升,有輿論指兩間電力公司賺盡8%的准許利潤上限,令市民生活及營商成本百上加斤。立法會大會昨通過由議員陸頌雄提出的「輸入內地電力,平抑香港電費」原動議,多名議員直斥兩電賺到盡,獎勵措施極度荒謬,促政府降低兩電准許利潤及向內地買電。
陸頌雄指政府應逐步開放電力市場,並增加輸入內地電力的比例,以減少兩電的固定資產投資,達致平抑電費;同時要求政府檢討《管制計劃協議》,降低兩電的准許利潤,以紓緩電費上調壓力;檢討客戶表現獎罰機制及每月調整燃料費的機制,以體現兩電的企業社會責任等。
另一議員林筱魯提出的修正案則被否決。由於他提出的修訂動議刪去原動議中「降低兩電的准許利潤」字眼而遭到多名議員反對,議員梁子穎認為做生意賺錢是無保證的,然而兩電的公共服務生意不止保證賺到錢,更可以「賺到盡」,又批評政府幫不到市民平抑電價,減輕壓力,市民惟有自救,不是用少點電,而是直接不用電,譬如去商場歎冷氣。他促請政府提升兩電營運透明度,披露建設維護成本、借貸利息成本、採購價格等資料。
倡向內地買電 增供應降費用
同樣反對修正案的議員吳秋北指澳門現時有九成電力來自內地,並一直加強兩地聯網,足見內地輸電是可行的。吳引述去年11月的報道,指中電每度電1.544元,港燈1.97元,而澳門只1.35元,深圳更只0.8元。對於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聲稱,輸入內地電力不一定能令電費下降的說法,吳認為是不準確的,又斥《管制計劃協議》美其名曰管制,實際上容許兩電在無競爭情況下繼續享受豐厚利潤,獎勵措施極度荒謬。吳強調曾不止一次倡議政府向內地買電,問責政府幾時才能聽取建議。
議員楊永杰慨嘆,政府若9年前就着手籌備加大輸入內地電力,現時市民或已經能享受較便宜電力。他建議藉中期檢討之際,政府應與兩電協商燃料費成本上分攤比例,從而降低電費加幅。他又提出收取公共事業專營權的費用、外匯基金部分的收益同港鐵的股息等資金設立公共事業穩定基金,利用投資增加資金池的收益,更好穩定市民電費等公共事業的開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