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人手不足核心重災 精神支援措施難改

港府提出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疾患患者的比例,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比40。 港府提出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疾患患者的比例,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比40。
港府提出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疾患患者的比例,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比40。
專科醫生比例遜世衞指標 公私營合作待加強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斬人駭案,揭示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務不足。就政府日前提出10項加強支援措施,有學者批評大部分是現行措施,形容建議「比較虛、唔夠實」,認為問題核心是人手不足,擔心未能增加人手,情況很大機會原地踏步。當局承認,近年人手流失導致個案經理及嚴重精神病患者比例擴大,但有信心今年第4季能達標。
相關10項加強措施中涉及增加人手,擬今年第4季前把個案經理與嚴重精神疾患患者的比例,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比40。然而,類近建議早於2017年《精神健康檢討報告》中已提出,當時建議於3至5年內落實降低至1比40。
死撐有望第4季達標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昨於電台節目解釋,醫管局近年有許多員工離職,導致上述比例一度達標,但之後又再擴大。她強調,醫管局今次提出的目標是不超過1比40,當局會視乎人手再調低比例,有信心於今年第4季達標。
至於本港目前僅400多名精神科醫生,遠低於世衞建議的700人,李說國際指標是否有用要視乎當地本身情況,又說公私營精神科醫生現時已有合作,可探討能否加強合作。
她又不認同荷里活廣場斬人案與資源人手及跟進不足有關,僅指若能增加人手,相信有助支援嚴重精神病患人士。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不認同李說法。相比同類經濟規模的地區,香港精神科醫生人手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人手不足,以致醫生診症時間短,難以與病人深入溝通。他認為,假如更長時間與病人會面,能有助提早識別患者風險。
陳友凱又指,政府10項加強措施「比較虛、唔夠實」,重申人手短缺是主因之一,若未能解決問題,擔心只會原地踏步,且將壓力推至前線員工身上。
時間匆忙難了解病患
另一委員、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則認為,港府改善精神健康服務上應更大膽、更具體,除個案經理外,亦應增加其他人手,例如精神健康領域的社工。 她又稱,個案經理以外展服務為主,需定期進行家訪。但有復原人士反映,個案經理在診所會面代替家訪,加上會面時間較匆忙,難以深入了解患者情況,期望增加人手之餘,亦顧及質素問題。
陳友凱陳友凱
陳友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