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動車政策落後 歎慢板難辭其咎

電動車取代燃油車乃大勢所趨,世界上絕大多數發達地區的政府,早已制訂相關法規、完善配套,做好準備以迎接新時代的來臨。反觀港府,雖然早在前年已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計劃最遲於2035年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惟在制訂政策法規,乃至發展配套設施方面,一直「歎慢板」。隨着電動車日漸在本港普及,問題陸續浮現,令一眾車主叫苦連天,港府實是難辭其咎。
本港發展電動車多年,電動車數量與日俱增,逐漸取代傳統的燃油車,惟配套設施發展仍遠遠追不上進度,最先浮現的問題,自然是充電樁供應不足。然而,相比起充電樁不足,本港缺乏足夠的電動車維修保養專業人士,所衍生的問題最為致命。眾所周知,電動車採用了嶄新技術,與傳統燃油車的設計和構造大相逕庭,並非所有維修技工都懂得維修,還有一些聲稱懂得維修電動車的技工,實際上只是「摸着石頭過河」,技術無法保證。在缺乏有效監管及註冊制度下,遭殃的往往是消費者;金錢損失事小,引發車禍事大!
針對漏洞,機電工程署一直聲稱正積極與車輛維修技術諮詢委員會溝通,研究電動車發展對車輛維修行業的影響;委員會亦建議在現有的車輛維修自願註冊制度下,增加維修電動車的技工及工場相關的專屬服務類別;同時,職業訓練局亦正計劃設立專門的電動車培訓工場。不過,有關方案仍停留於研究階段,與政策落地尚有一段漫長距離。
令人擔憂的是,委員會提及的車輛維修自願註冊制度,實際上分為「車輛維修技工自願註冊計劃」及「車輛維修工場自願註冊計劃」,兩個計劃分別於2007年及2015年推出,惟至今仍未能百分之百覆蓋整個行業;截至去年,本港註冊車輛維修技工人數僅佔總數的80.4%,且百分比持續減少,而註冊車輛維修工場數目亦只佔總數的72.7%。由此可見,上述兩項計劃本身已有不足之處,即使按建議增設電動車相關的專屬服務類別,難言完善。
更令人無言的是,內地與歐美多地發展電動車多年,早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雖未必可搬字過紙,仍可供借鑑參考。偏偏當局要花270萬元展開一項顧問研究,就電動車維修自願註冊的技術細節及規定,向港府和委員會提供意見,情況猶如一名學生連抄功課也不願,偏要花錢請人代筆;倘若港府財大氣粗,猶無不可,惟現時庫房空虛,當局仍一再浪費稅金,直教一眾納稅人憤怒。
業界人士亦批評,本港引入電動車多年,至今卻落後於其他地區,源於部門各自為政且「歎慢板」。該人士又呼籲當局勿再蹉跎歲月,與其浪費金錢請顧問研究,不如直接向有豐富電動車維修經驗及完善監管法規的內地及歐洲取經,直接採取強制註冊制度。業界所言可謂一矢中的,奈何免費的建議,港府偏不愛。電動車發展繼續走上彎路,本港何時方能追上落後了的進度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