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自主自立自強 實現航天夢想
筆者兒時有個夢想,每當望着天上的星星,都希望可飛上天空,親手摸摸。我國的航天事業,經多年來的不斷努力,現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實現了航天夢想。而且這一切都是靠我國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得來,殊不容易。
交接換班 重大突破
相傳我國的自主創新航天夢,早於600多年前的明朝開始。當時一位名為萬戶(原名陶廣義)的發明家,為了實現航天夢想,坐在綁着47支大型火箭的椅子上,手持兩隻大風箏,不理勸告下令點火,誓要飛向天空。這具人類史上首創的航天器最後成功升空,卻在空中爆炸,奪去萬戶生命。不少海內外專家都尊稱萬戶為世界航天第一人,國際天文聯合會更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Wan Hoo」,以紀念他為人類探索太空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新中國的航天事業,最早始於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組建,1967年經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正名為「航天」,1970年利用「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繼美、蘇、法、日之後第5個擁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國家。之後我國的航天發展步伐一度放緩,亦經歷了多次失敗,至2000年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後重新加速,短短3年後便成功以「神舟五號」載人火箭,將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
上周五,3名乘坐「神舟十六號」升空的我國航天員,在我國自主研發及建設的「天宮」太空站,與另外3名已駐留太空長達6個月的航天員順利交接換班,後者之後乘坐「神舟十五號」返回艙,安全、準確地着陸回國,是我國航天事業及航天科技發展的重大突破,引起全球關注。
多位美國航天專家都指出,今次成功交接換班,意味中國的航天員及科學家,今後可以無間斷、全天候在外太空進行各類研發實驗工作,包括出艙活動;有關技術現時尚未超越美國,但將來的可能性卻是無限,例如有可能比美國更快再次送人登月。而有別於名義上為多國合作,實質上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天宮」太空站的運作完全由我國自主,毋須依賴他國協助支援,因而也不會受到別國的監視和干預。
早於2013年,即剛好10年之前,我國領導人已富有遠見地提出,我國的科技發展必須自主創新,一方面要學習、吸取海外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但另一方面亦不能過分依賴或抄襲外國。面對近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無理打壓,我國再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理念,以應對西方的科技制裁和「斷鏈」威脅。
在此感謝歷年來曾為我國航天事業貢獻的所有科研及後勤人員,還有各名航天員,包括出發前的嚴格體能和技能訓練,升空及回程時承受的龐大壓力和風險,以及長時間無重狀態下工作生活所面對的身心挑戰,他們的勇氣和付出,值得我們敬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