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去風險化等同備戰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華採取強硬立場,令「脫鈎」一詞在過去數年成為外交界潮語。豈料七國集團峰會上個月公布的聯合公報突然以「去風險化」取代「脫鈎」,似乎有意為緊張的中西方關係降溫。是耶?非耶?
按照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每個國家只要找到自己「相對」上具有優勢的工作,透過分工合作,均可從貿易中獲利。但近些年美國為了拖垮中國崛起,不惜提出「脫鈎」,要與中國一拍兩散。用通俗的話來說,這有點像在社交網絡上刪除或者拉黑朋友的帳號,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然而,不止美國,世界各國眼下都極度依賴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出產的商品。除了戰略物資如稀土,連口罩這種簡單的貨品在疫情期間,也因為中國沒有出口而引發各國恐慌搶貨。所以美國過去幾年一直叫嚷要和中國「脫鈎」,卻始終做不到。
如今歐美國家改口聲稱「去風險化」,向現實低頭,希望和中國保持經貿合作,但又不想被北京涉獵敏感和重要的行業,於是繼續把屬於「私人領域」的朋友圈屏蔽中國,防範風險。在國際政治上,這種手段也叫作戰略自主,即追求經濟自主性,在基本食物、原材料及關鍵的生產技術等方面不過度仰賴單一國家。故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並沒對中國放緩手腳,仍推動盟國之間加強貿易連結,以及重塑重要資源的供應鏈多元化。
表面上看,歐美國家提出「去風險化」反映西方開始回歸務實理性,但其實跟「脫鈎」並沒有實際分別,骨子裏還是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甚至是在為日後和中國爆發衝突而備戰。換言之,中西方關係短期內都看不到本質上有改善的迹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