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抑房地產

中國經濟擴張快速,以往是出口帶動,近年是基建推動,基建大發展造就了中國山河大變,特別是城市擴張,高速鐵路公路的大建。中國城市體系已連接成8小時的經濟圈,由此降低了經濟交易成本,提高了各地分散資源的使用效率效益,這是中國經濟競爭力改變的重要原因。
但市場失控的情況亦同樣存在,特別是在地方層次,出現了過度基建擴張,住房炒賣嚴重,以及地方債務膨脹。近期中國經濟增長減緩,市道呆滯,可能便與早段時期地方擴展過度,後繼無力有關。
2022年中國人口首度下跌,依靠人口紅利和人口規模需求的發展動力便明顯乏力。過去一、二十年中國住房的大建設,部分是仰賴市場樂觀情緒造就的炒賣泡沫推動起來。現在不少城市,住房供應過度,經濟增長轉慢,收入停滯,住房的炒賣再無支撐力量,只買新房的消費行為開始改變。社會上眾多的閒置二手房轉入市場,新房興建和銷售的市況便轉壞,由信貸支撐的住房建設因需求不足便無以為繼。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無法維持,出現企業危機,房地產爛尾問題。
另方面,市場上供過於求的實況,在除掉市場樂觀情緒與操作造成的假象後,全然暴露,房地產投資大減。地方經濟因資金來源短缺,陷入債務危機。更且國內經濟的發展轉變,經濟與人口集中轉移到競爭力較強的省會城市和全國的中心城市,二三四線的人口減少,首當其衝的是房地產價格的下跌。
2022年已不景,2023年仍然惡劣,價格不跌的是北京、上海和長江三角洲,以及重慶與成都。即使廣州、深圳與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房價亦平均下跌,北上廣深與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經濟發達,財力較大,在當前地方債務危機中應可幸免。成都、重慶、長沙亦然,但其他的二三四線城市的形勢會十分嚴重。中央政府的政策應是救地方經濟和主要的房地產企業,阻止危機擴散。但只能救急,不能解脫危機。問題核心是中國大多城市房地產發展過度,沉澱了太多的資金,解脫之法只有裁減調整,否則危機會再擴大,浪費資金更多,人民更不滿。
中央政府除增資保證地方政府運作,便要大力抑減房地產發展。只有這樣做,才可把資源集中於產業發展,經濟轉型,擴大真正的內需,鞏固經濟穩步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