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子支票如虛設 智慧城市夢幻滅

科技日新月異,發展步伐急促,稍一不慎,領先可以瞬間變成落後,甚至被淘汰。近年來港府大力宣揚要推動創科發展,又說要把香港構建一個世界級智慧城市,一度讓人翹首以盼。然而隨着時間過去,市民沒看到半點成果,許多曾被寄予希望的新科技,因港府推動不力,最終「雷聲大、雨點小」,更逐漸被人遺忘。7年前以「創新‧從此不一樣」為口號推出的電子支票,便是其中一分子。
電子支票於2015年12月推出,是傳統紙本支票的電子對應本,簽署、發票、傳送及入票均經電子方式進行,其優點除了環保之外,還包括可隨時隨地簽發、毋須親身交票及存票、減少冒簽和遺失支票簿風險等。惟優點多,不代表可以普及。根據香港銀行同業結算的成交量統計數據顯示,在2020年至2023年4月期間,電子支票的每月結算量維持於3萬至4萬筆左右;單單計算去年,平均每月結算的電子支票更只有約3.2萬張,相比起其他方式,不但遠較自動轉帳為低,亦只是轉數快的千分之一,甚至只有傳統紙本支票的0.6%,可謂少得可憐。
電子支票可說是紙本支票的進階版,何以市民寧願繼續使用紙本支票,也不嘗試新科技呢?主因正是港府推廣不足。紙本支票多年來行之有效,市民早已習慣;欲讓市民改變,港府理應以身作則,帶頭使用。然而,即使市民可用電子支票繳付政府帳單,惟當政府簽發支票時,仍以紙本支票為主。例如稅務局在2019-20至2021-22的3年度間,發出的逾198萬張退稅支票,就清一色全為紙本。須知道,全港目前累計超過130萬人註冊了「稅務易」帳戶並提供了電郵地址,港府若以電郵把退稅的電子支票傳送予納稅人,不是更省時方便嗎?
更諷刺的是,即使電子支票推出多年,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未曾簽發或接收過電子支票,甚至有受訪市民坦言,從未聽說有電子支票服務。除了向市民宣傳不足外,當局也未有積極拉攏或推動銀行提供電子支票發票服務。本報記者翻查發現,在電子支票剛推出初期,全港共9間香港銀行參與,惟經歷多年發展後,目前也僅10間銀行提供服務,較初期只多了一間,甚至有發鈔銀行至今仍不提供電子支票簽發服務。業界未全面支持,市民也不清不楚,難怪電子支票的發展瀕臨「夭折」。
事已至此,追悔無用。如今,愈來愈多更新穎、更快捷方便的電子支付方式面世,重新推廣電子支票早已不切實際。不過,當局理應審視電子支票失敗的經歷,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尤其是電子支付種類雖多,使用者不在少數,但不少市民只是「貪新鮮」,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普及,還是差得太遠。從領取消費券時,愈來愈多人選用八達通,可見一斑。港府倘若對此不聞不問,香港只會原地踏步,「構建世界級智慧城市」,最終也只會淪為口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