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康文署逾50人參與文物復修培訓

【本報訊】為支持文化藝術發展,港府去年起預留3,700萬元,在6個年度內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康文署目前有超過50人參與本地或海外17項文物修復專業培訓課程,有專家指,除了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文物修復更講求耐性。
康文署一級助理館長(文物修復)張婉娟加入文物修復辦事處20多年,主要負責紡織品修復。其中,「歌神」許冠傑演唱會曾穿着的經典服飾,正是由她花上逾一個月時間修復後,才得以在博物館內展出,讓觀眾再次近距離感受本港流行文化的魅力。
助理館長:要手穩細心
張婉娟憶述修復過程,該服飾借至博物館時,很多珠片縫線鬆脫,需用線加固;修復後的保存工作亦格外小心,例如垂直展示服飾因自身重量而受到若干拉力,需要定期檢查。她分享,平日以顯微鏡觀察文物狀況,有需要時為紡織品染色或縫補,從中更培養出研究精神。「過往文物大部分採用天然材料,如絲質、棉質;現代文物很多採用纖維,屬人造材料。當文物衰變時,你需以研究精神,思考用甚麼方式修復,這工作是愈做愈有趣。」
「文物修復是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手要穩定,要細心。」康文署二級助理館長(文物修復)李翠瑩於大約4年前加入文物修復辦事處,專門修復有機類文物,包括已故歌手張國榮於「跨越97演唱會」穿着的高跟鞋等。同樣修讀化學出身的她認為,科學知識有助她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例如膠水有不同熔點,於戶外或室內展示,選用膠水亦不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