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外交與經貿

中美之爭應是世紀之爭,但不僅只是中美兩國之爭。
美國的霸權主義繼承英國,也同時建基於19世紀的歐洲帝國主義。因此,即使有英法西歐與德國中歐之戰,最後在二次大戰後,美國將之統一,並以大量駐軍來鎮壓,擴及歐洲列強在海外的據地,包括脫亞入歐的日本。
也因此,美國的霸權主義體系是全球性,全球據地成為其國際和歐美爭雄的基礎。美國的霸權主義必然在全球範圍不容挑戰,對挑戰者是以死相攻。蘇聯瓦解,美國也不會放鬆,仍是步步進逼,要將蘇聯整體收納在它霸權之下。
這樣的歷史規律,應可證明中美之爭,只要中國不屈服,美國會戰爭至勝利才止,美國亦會用它的全球資源,對付中國。現時或許近似二次大戰初期,美國還是利用歐洲對付俄羅斯(一如西歐與德日之戰)。若美國可勝,或至少有機可乘,或如珍珠港那樣受到大的創傷 (例如金融危機,而不必是戰場攻守),它便會對中國出擊,任何虛假荒謬的理由都會借用。
這樣估算的話,台灣問題是中美衝突的明顯重心,但美國出兵打擊中國,不必用台灣藉口,直接碰上中國長期積極布置的防禦和反擊力量。一是會選擇弱點出擊。二是在美國國內恐慌下,胡亂襲華。中美之爭,熱戰對抗將是最後手段。美國以往也是多用全方位的戰爭方法,在經濟貿易、金融、意識形態各個領域進行攻擊,情報戰、顛覆戰、網絡戰等均會無所不用其極。從這個角度看,中美戰爭早已開始,正在滑向熱戰而去。
與此同時,美國霸權可動員全球「佔領」的國家、地區對中國進行集體的攻擊,戰場便不限於中美之間,而是在全球競逐。正因美國實力不如二次大戰時期,非西方各國有如中國般迅速崛起,決定中美之爭勝負的便不僅兩國角力,可能更關鍵的是誰能團結更多的非西方以至西方的因素,助戰對手。外交合縱連橫便成中美直接抗爭外更大的戰場。
外交戰不能靠霸道的政治和軍事脅迫,美國批評中國經濟脅迫,正點出經濟因素的巨大作用。在這方面,中國多年經營,相比於美國的多年欺壓,在非西方以至西方國家的關係便佔盡優勢。正好外交與經貿合作一起,在軍事以外爭取世界支持,倒把美國逼在牆角,這是全新的大國之爭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