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重建多關卡 古諮會勘察稱無古蹟

市建局考古團隊發掘出大量文物,反映昔日民間生活。 市建局考古團隊發掘出大量文物,反映昔日民間生活。
市建局考古團隊發掘出大量文物,反映昔日民間生活。
【本報訊】衙前圍村重建項目(K1)為前土地發展公司留下的25個重建項目之一,自市建局接手後於2007年開展相關重建工作。根據當時私人發展商的原計劃,將興建750個私人住宅單位,惟在當時市民開始關注歷史保育的情況下,有關機構曾多次拋出該村保育方案,如較具爭議是將新建築物升高,讓圍村原址保留,但因新建平台被批評如「棺材板」般遮蓋大部分原有範圍,令市民及保育人士不滿;及至經過漫長的收村程序後,市建局至2016年展開考古發掘工作,嘗試尋找地下的文物情況,包括圍牆、護城河和住屋文化聚落的證據,結果顯示在圍村的東北角與西南角,均發現不同保存程度的圍牆和石製地基,才聘用海外專家進行歷時近7年的文物考古工作。
區會投票方保文物
至於另一爭議是,作為市建局前身的土地發展公司,當年宣布衙前圍重建計劃時,古物諮詢委員會曾勘察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圍村,卻認為當中沒有古蹟,更先後4次表示不反對重建。而現時獲得保存的門樓、「慶有餘」 牌匾及天后宮,卻是當時的黃大仙區議會應村民要求下,以30票支持1票反對,大比數通過保留方案,才迫使發展商原址保留,亦成為日後保育公園的重要古蹟展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